有人说潮州好名景,名人,美食,慢活有人说潮州不好重男轻女,排外闭塞我不是潮州人“潮州有什么好玩的?那里的人都很野蛮”我是潮州人我们总是想念那片养育我们的土地,但却不够了解它。我是molly潮汕姑娘,走过30余个国家地区看了些许风景遇过不少人最想跟你们分享的,却还是家乡的小温暖深漂多年总觉得故乡是可以在外地想念,但再也回不去了可是有那么一个城市一去再去也不会厌倦“潮州”我的家山水美如画沏一杯功夫茶听一曲潮州歌谣我最爱的是画眉跳架吹一口唢呐弹一首琵琶潮洲锣鼓声咚咚响那里有我喜欢的人文想把潮文化诉说给大家的知心朋友用一首《画眉跳架》诉说着潮人文化潮洲古城的守护人我不是土生土长在潮州,却一直想把这里的故事、温度,传感给大家。每次慢行潮州,本只是和老朋友聚聚,却意外找回了某些丢失的童年记忆。龙湖古寨可说是许多潮州人儿时的回忆,谁家祖屋不是这样子的青石板,青瓦砖。这里的宅子,比潮州古城的看起来更有年代感。城市重建,很多寨子都被推倒,唯独龙湖古寨被较完好地保留至今。微风吹拂,老榕树丝绦轻轻摆动。这里有藏在屋顶瓦楞里的潮州古情,千年前先人的如烟过往和数不清的龙湖古寨旧事。在这座千年古寨里,有人离开,也有人守着。肖伯,生于厮长于厮,和粿打了大半辈子的交道。院落里重复播放着马来西亚华侨拍摄关于“粿”的纪录片,肖伯显得有点腼腆。他说,“我们潮汕祭神拜祖重在心意,我的心意全在这里了”。红桃粿是潮汕粿里最常见的,每家每户时年八节都要做粿。形似蟠桃,饱含潮汕人祈福祈寿的愿望。想起今年春节没有回家跟妈妈一起做粿,鼻子酸酸,相信很多在外打拼的潮汕人也有这种感觉。和面、捏形、包馅、印粿,做法不难却很繁琐,得小时候时年过节妈妈忙着做粿,我眼嘴均馋,动手能力不足,只能打打下手,捏捏面人。往事如烟,却又历历在目。红桃粿是潮汕粿里最常见的,形似蟠桃,饱含祈福祈寿的愿望,凡时年八节都会看到。今年春节没有回家,才想起新年还未尝过红桃粿。这次跟着肖伯做红桃粿,又勾起我乡愁,想念那些没有工作压身、在父母身边的日子。▲红桃粿最好吃的做法是香煎,油而不腻国内有不少凤凰山,但产茶的只有一个,就在潮州。作为潮汕人,我不靠奶茶续命,而是靠茶。在外旅行也不忘带上我的茶:在林芝的冰川、内蒙的大沙漠、新疆的鲜花丛、印尼的小岛......泡茶。上一次来凤凰山,是初中写生。我和朋友们都爱找一些偏僻的地方来创作,那次之后就再也没来过。喝了那么多年的凤凰单枞,却从未完整了解过它。海拔高、云雾大,是凤凰山守护着单枞茶香。茶农人家守护着茶山,守护着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宝贵财富。我们从潮州古城出发,穿过盘山公路,看着沿路景色,现实的凤凰山与印象中的凤凰山好不一样。小路狭窄,只有单行道,这里都是茶农依山而建的家,没有胶己人的小团带路,很难深入茶山。(“胶己人”是“自己人”的潮汕话音译。云迹方向的胶己人向导好客,乐于分享最local的玩法,“来了,就是自己人!”)现在是采茶季,恰逢茶农晒青。水分蒸发后的茶叶变得柔软、萎凋,如同死去般,茶农跟我们讲,这是茶必须经历的“死”。我们体验了一把浪青,也叫摇清。多次鲜叶碰撞,发酵后的茶叶不再软趴趴,茶叶又“活”了。小可爱们第一次零距离接触茶芽的开心样,仿佛看到年幼的我们。胶己人阿涛特地借来草帽和箩筐,让我们做了一回“真茶农”。即使是大晴天,茶农们的“后花园”依旧云雾缭绕,仿若置身我们二月份去的红河哈尼梯田。随手拍都不会有其他游客当背景,完全私享!作为一个超级懒人,凹完造型我就犯困了。阿涛说有个小惊喜在前面等着我们,在“半山茶座”里喝茶。采茶、制茶、再将茶渣回馈给土壤,感受生命的循环,也足以体现茶农们有多爱这片茶山。▲坐上胶己人的摩托车,体验茶山版的“suv”越野!我们在茶农推荐的大排档解决午饭,厨房和食材就在用餐区旁,干不干净、用什么煮都一目了然。镇上村民都爱就地取材的有机吃法,浮豆腐夹上薄荷和蘸上蒜泥醋来吃,原来已经有几百年历史。这鸡爪是用糯米红壳发酵,天然染色,健康开胃。我最爱吃端上桌时还活蹦乱跳的生腌小虾,一口下去香美的腌汁水喷薄而出,几乎飞溅到小伙伴的脸上。喝点茶消消食,我们继续往最高峰乌岽村前进!我去过新疆的天池、长白山的天池,也许是审美疲劳,这些地方并没有惊艳到我。心里想凤凰山的天池也不会太惊艳吧?懒癌发作单独决定不跟小伙伴上山。无耐势单力薄,硬是被小伙伴生拉硬拽到了山顶,一爬到顶我就忍不住葛优躺在草坪上。孩子们在满山杜鹃花下吹泡泡,大人便在一旁野餐,共度周末,让我回忆起那些和家人来茶山的时光。生活不在别处,就在身边。潮州古城被称为“活古城”,是因为这里住的多为当地人。他们不管白天的游客熙熙攘攘,光着膀子打牛肉、坐在藤椅上看报纸、补鞋修衣、卖鱼吆喝......满满的生活气息。而守着这座古城的,就是一群“手艺人”,与其翻译为传统手工艺,我觉得“用手打造艺术”来形容他们比较合适。看到路上“出花园”、“办外甥”招牌和小篮子,想起我的第一次挽面,就是在出花园的时候。(出花园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成人礼习俗:家里会有个仪式,具体请百度一下,孩子年满十五,亲戚会送红鸡蛋。)小时候来开元寺拜拜,只知道这是闹市红尘中,难得的一片禅地净土。长大之后,走的地方多了,便觉得这里的建筑设计竟然和日本的庙宇有几分相似。后来了解到,原来是从自己的家乡流传出去的,平添了几分羞愧感。以前有自然灾害,大家必来寺庙躲难。除了相信神灵保佑,更重要的原因是寺庙的主体结构是按照宋代建筑结构来设计和建造的莲花扣防震结构,不易坍塌。是如此高超的手艺,守住了这座镇国神寺。牌坊街我大概走了百回,却从来不知牌坊的狮子为何跑到上面。问了当地人,他给了我两个解释。一是:未重建之前,木质牌楼比较小,狮子都在下面。现在如果把石狮放在如此宏伟的牌坊下,未免有点小气了。二是:闽南人称站到屋顶上的叫“风狮”。正所谓“家有风狮,藏钱没人知”,现在把他藏到上面去也是这样的原因。潮州人的石雕虽然不及木雕出名,但谢谢他们守住了牌坊街。载阳茶馆他们用二次改造的方式,把茶和潮剧都守住了。在这里,可以边泡工夫茶,边听潮剧。进门就有一面民国风的墙绘,臭美的我们坐在黄包车上拍拍拍,男士们就先进去帮我们烧水冲茶啦~由民国老洋房改造的茶馆开放两层,中式的建筑格局与欧式的穹顶、回廊、雕花完美融合。是艺术,也是匠心。我特别喜欢二楼,站在上面俯瞰,还以为自己闯进了老九门的片场。偶遇民国的优雅,和佛爷一起投标。提及茶壶,我们可能只知道紫砂壶。其实不同茶需要配不同壶,潮汕凤凰单枞的原配便是朱泥壶,它的独特密闭性能将茶香发挥到极致!和泥、拉胚,学习着非遗手工艺文化,手拙的我竟能拉出一个朱泥杯。潮州的非遗文化,怎么可能只有手拉壶呢?从前的抽纱,都是出口国外的,西方人的桌布、阳伞,无一不是潮绣的艺术。除了金丝银线,潮州的手艺人还会在里面填充东西,制作出古代的3d效果。提到朱泥壶和潮绣,不得不提潮州的木雕。最出名的就是“镂空雕”,我们看到木雕手艺人在笼子里面镂空雕一只螃蟹!用完整的樟木来雕琢,贴上金箔纸磨粉,第一次近距离接触从小看到大的“金漆木雕”。不爱去景点的我,来了潮州多次却从未上过广济桥!听到侨胞们为重修桥梁捐献资金,才发现在外的游子在用不一样的方式,守着这座桥。我们常常想念自己的家乡却从未真正地走近它、了解它和潮州相处后,吸引我的是这里的人文、慢节奏,胶己人像是朋友一样带着我们玩,是真心的、真诚的。感谢依然守护着潮州的你们。作为潮州人的你,离家千万里、夜深人静的时候是否也会想回潮州一趟?图片为云迹方向独家拍摄部分由宰辅第客栈提供版权属于原作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7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