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忽悠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5212076.html戏剧中是否有一个标准的小生形象?没有。但这不是从“一千个读者眼里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说的。而且即使有,这个标准相当高,有三个条件,按照潮剧名家蔡植群老师的话说:“就潮剧史小生行的若干前辈来说,真正三个条件俱全的,严格讲还真没有。”蔡植群老师眼中的“三个条件”是怎样的呢?蔡植群老师说,“小生行当要具备三个条件——‘生雅有声会做’。‘生雅’就是扮相要准,戏胚打扮起来要悦人,小生还要有些书卷气。‘有声’就是嗓子要好,潮剧小生的唱声是男女同腔同调,以前男演员要演小生,声音条件必须很优越。声音好,还要会唱曲,有声如果不会运用也没用……‘会做’就是动作要潇洒大方,文武都要大方。水袖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有人甩出去就很好看,有人就不好看,其中是有奥妙的。动作除了要大方漂亮,还要准确、符合人物,不能随心所欲。潮剧观众也好,行内也好,要公认一个小生演员立得住,是相当困难的。”男小生的标准这么高,蔡植群老师甚至直言太难得到了。因为有的老师有声,表演也是行内公认的,但从现在留下的资料看,形象偏苍老。有的老师形象不错,也有声,但是真要说三个条件完全满足,还是有点勉强。有的老师戏胚好,动作也好,但声音条件略逊。后来的一批,有的有声,年轻时形象也不错,但中年后形象就差了一点,动作的优美程度也不太够;有的声好,年轻时的形象也好,但唱做有点浮,也太快发胖。蔡植群老师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不足,即使他是一入行就做小生的,但正如大家公认的,他的嗓音确实有点那个“与众不同”。对于这一点,蔡植群老师不无自嘲地说,“我自己也是,戏胚和动作还算勉强过得去。但是声音不行,不是偏输,是输太多。我几十年来演过不少戏,文生、武生、须生都有演,年龄偏大之后还演过老生,但是我这把“滴嗒”(声音)太差。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知道自己的声音不好,所以在这方面下了很大功夫,公众最后承认声音虽然不行,但唱功还是可以,算是通过唱功来掩盖声音的不足,但总体来说作为小生还是条件不全面。”那么我们可能就会有这样一个想法,如果把历史上出现的这些优秀男小生,来个大数据分析,是否能定位出一个标准的男小生形象呢?然后我们按图索骥去民间找苗子就行了。事实上这也不行,因为这样的人根本不可能存在,人与人看起来相差无几,但细节其实千差万别,比我们想象的大得多,没有人会按平均人的样子长的。虽然《爱情公寓》搞出一个张伟的平均脸出来。人是无法按某个平均数值完美地生长的。这个道理在《平均的终结》一书中有很好的介绍。书里讲了一个按平均身材设计的失败案例。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末,美国空军负责人认为飞机战损率过高,可是飞机质量没问题,飞行员操作也没问题,最后他们判断是驾驶舱的设计有问题——飞行员身处其中感觉特别别扭,操作不顺手。有人就说,这些飞机的驾驶舱尺寸是按照年美军平均身材数据设计的,那么现在过去了二十多年,可能士兵的身材已经变了?于是空军派人去调查了当时的飞行员。空军有关部门总共调查了个飞行员,每人测量10个数据,然后对这些数据取平均值,算出了一个美军“标准飞行员”的身材。下面的这个动作更加重要。这一次派去调查的研究者想知道到底有多少飞行员的身材符合这份平均数据?他给每个数据都设定了一个比较宽松的误差空间,比如说平均身高是69英寸,他规定,只要一个士兵的身高在67到71英寸之间,就算他“符合”平均身高,也就是说标准已经放得很宽了。那么在这四千多个飞行员中,全部十项指标都符合平均值的有几个呢?一个都没有。有的人身高合适但是手臂过长或者过短,如果长短合适的,胖瘦又不对。不但如此,哪怕10项指标里只考察3项指标:脖子、大腿和手腕的周长,也只有3.5%的人符合平均标准。这太反直觉了。我们一般会觉得,大多数人都应该差不多,各项指标都应该接近这个“平均计算出来的标准人”才对,而事实却是没有人是平均人。空军有关部门最后只好下令把飞机驾驶舱里的设施设计成可调节的,这才让飞机适合了大部分飞行员的身材。事实是,这个世界真没有人会按一个理想的标准去生长,在男小生三大条件之中,同时具备二项的,都已算凤毛麟角。但是正因为有这个标准的存在,大家也就知道怎么去选拔了。取法乎上,不得“上”也得个“中”。只是我们没有必要去强求一个人必须那么完美。即如蔡植群老师,嗓音其实是弱项,但他不是去强行往某个标准去套自己,去往那个方向改变,(应该也是改变不了)而是结合自己的特点,最后成就自己的特色,京剧等有门派,但潮剧没有门派,硬要说一个的话,反而是蔡植群老师的特色最为鲜明,颇具成家成派之形。正如演员没有谁能达到所谓的标准完美条件,他们却可以结合自己的特色而成门派,在更具体的小生演出程式中,其实也没有说死小生就该一直四四正正地演,不能有花有丑的就情景发挥。于此,蔡植群老师也有独家的见解。这种见解不死板,有点孔子说的“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很难,孔子也要到七十岁才有这种境界,《噪声》一书有一个悖论说:如果你尊重规则,你就可以不遵守规则;如果你不尊重规则,你就必须遵守规则。对应到这里的意思是说,如果你水平足够高了,你就有不遵守规则的自由,因为你一直知道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你一直遵守规则并在它的浸淫之下你才达到现在这么高的水平,所以,你其实也不会轻易去不遵守规则。反而是对于那些时时想走捷径的人,不想遵守规则,便常常遇到规则的束缚,在这个圈子里,大家会更加死死看牢你,因为你没有创造出成绩来说话的话,你就还没有得到圈内人的信任,所以还轮不到你不尊重规则呢。对待小生的程式演出,也一样的道理,你必须中规中矩,但是太中规中矩却又是水平不高的表现。蔡植群老师说,潮剧小生的基本动作,几十年来有了一些变化,但总体变化不大,大家学的也都一样。但演起戏来,各个角色不同,偏文、偏武、偏花、偏恶,动作就要随着角色赋予的内容变化。比如角色是花点的,动作就不能四正雅,四正雅就不配称。比如《琵琶记》的蔡伯喈是正生,动作就要大方稳重,《芦林会》的姜诗也算是正生,但是愚得可恨的书呆,就要含些丑。《彩楼记》的吕蒙正,一部戏里的表演还要不同。有几场是正生,第一场赴彩楼,吕蒙正穷,但有志,不愿被人小看,鹤立鸡群。第二场见相国,不服输,你看不起我,我也有傲气,有內才。这两场就要用正生演。第三场回寒窑,有夫妻戏谑的成分,可以带点诙谐,带点动,带点花甚至丑。第四场以前是“评雪辦踪”,也要带点花和丑。《逼上梁山》的林冲按道理是武生,没有文生的痕迹,但是来到长亭别,有儿女情长的东西,就要用文生演,其他都是偏武。无独有偶,最近看到林碧芳与观众的一个交流,有人说她演出《爱歌》里的李梦龙有点娘,林碧芳解释说小生之娘也有道理。她说:“我的老师教我,文生三分女。而且李梦龙这时只是个少年文生,功未成名未就,演得太成熟应该不对吧。”无论蔡植群还是林碧芳的观点,这些都是针对具体人物在具体情景具体身份中的此一时的表现,他们没有受到固定程式的束缚,所以更能看出他们入戏之深,观众应该更喜欢这种生动吧。他们是一帮西装革履中的穿牛仔裤者,他们在沉闷中就这样一下子收住大家的眼光。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看来,“似”就是规则、程式,你不遵守它们还真不行,但你还要进一步思考“学”,是什么成就大师的?肯定不是做到遵守规则和程式就行,你必须真有自己的东西。福祸相倚,蔡植群的弱项,因材就势,还能成为他的加分项,那些愿意“学(大师者)”的人,必定也会有自己的一片天。【本文素材来自:1《潮剧小生的表演和唱腔要发展》(谢彦)2《平均的终结》(托德罗斯)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6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