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浦山下,浪响之声人民资讯

■潮汕音乐人群像⑥

5月的一个上午,浪响号乐队四人抵达上海陆家浜路附近的排练房,开始3小时的排练,这是蔡鑫钿理想中乐队的样子。浪响号乐队成立于上海,前身为年成立的硬虎乐团,主唱蔡鑫钿和弟弟阿水(蔡泽填)在上海徐汇一间地下室里成立了硬虎,之后吉他手大潘(潘北)与贝斯手老谢(谢楚聿)相继加入。“浪响”在潮汕话中表示“厉害”,蔡鑫钿认为浪响号是一个运输系统,可能是火箭,也可能是轮船,“就是要去看一看这个世界”。乐队的英文名为“thesoundofwaves”,浪响之声,脱离了潮语中豪壮的气势,浪响可大可小,不变的是一直在发声。

监制:严亮

策划:达海军廖奕文

唐楚生南小渭

统筹:苏仕日辛均庆

采写:肖燕菁

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桑浦山

看世界之前,蔡鑫钿最先看到的是桑浦山。

雷声阵阵,暴雨将袭,推开一扇吱吱呀呀响的铁门,门前一条小溪流,不远处就是桑浦山。浪响号乐队《一个玩笑》专辑中的歌曲《桑浦山》,时长9分47秒,蔡鑫钿采样潮剧经典《十仙献寿》的片段,开头雷声、流水声、开门声、潮腔声混杂,随后背景音渐弱,伴随着舒缓的旋律,蔡鑫钿用近乎念白的方式唱出桑浦山的故事,“这里不能算富有但也不能说是落后/这里的人只要管好/他山脚下的几亩田/和溪里游过的那几只鹅鸭/就能够过好他们的生活”。

桑浦山位于潮州、汕头、揭阳三市交界处,因“昔时同南滨海,北麓遍植桑树”而得名,山上有古海蚀地貌留下的奇石和多处岩洞。年,蔡鑫钿出生在沙溪镇桑浦山北麓山脚下的一个村庄,在家能看得见桑浦山。

蔡鑫钿说不清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对音乐感兴趣。初中的时候因为听了周杰伦想学钢琴,蔡鑫钿跑去学校找音乐老师,但被电钢琴动辄四五千元的价格吓退,转而学了吉他。那时候,他搭两个小时的车到潮州市区的琴行,学会了入门曲目和基本的扫弦节奏、分解和弦。

“突然出来一段旋律,就觉得这个不是别人的东西,是你的。”吉他入门后,蔡鑫钿便尝试自己写歌,有时候弹着吉他就有旋律流出。写的第一首歌是《理想与现实》,蔡鑫钿评价那是首稚嫩的作品,年的专辑《一个玩笑》中,这首歌的人声被掩盖在器乐声和下雨声中,几乎听不见。有乐迷听到歌词“南方下起雪”,便在留言中写下“唱的声音是遥远模糊的理想,泥泞的雨声脚步声就是现实”。

17岁那年,蔡鑫钿就去深圳打工,在餐厅当服务员,一个月工资元。待了半年后,蔡鑫钿回到潮州把写的两首歌录下来,然后拍成视频。

在潮州的那段时间,蔡鑫钿答应父亲学一门手艺。蔡鑫钿的父亲经营一个加工锡箔的作坊。将约4毫米的大张锡箔用锤子打成一碰就碎的薄片,然后再送往下一个工厂,最终这些锡箔会被贴在冥纸上。蔡鑫钿用半年学会这门手艺然后又回了深圳。

年,蔡鑫钿在深圳认识了一个同样弹吉他的朋友,那个人告诉他做音乐就得去北京。“那时候也不是说完全为了做音乐,更多是想看看这个世界,想去北京看一下。”年,蔡鑫钿辞了工作去北京。

太冷了,蔡鑫钿对北京的第一印象是冷。租住在暖气不足的地下室,蔡鑫钿继续弹着吉他。他在这一时期接触了更为“地下”的摇滚乐,那些尖锐的音乐开始传入蔡鑫钿耳中:战斧乐队之类的重金属乐队,具有社会批判性质的鲍家街43号。一次,蔡鑫钿偶然在电视上看到,有人翻唱了汪峰在年组的乐队鲍家街43号的歌曲,这个在年就解散的乐队一共发了2张专辑,同名专辑《鲍家街43号》中凛冽的气质和对社会底层现状的观察与思考,让其在当时获得大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1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