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落成泥碾作尘致敬诏安现代画家沈汉祯

北京权威荨麻疹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zhiliao/210116/8595950.html

沈汉祯(—),字海楼、一亭,诏安人,出生于印度尼西亚的利里,八岁随父回归故里诏安,毕业于厦门美术专科学校。他学成归来,带来了新的艺术思想和画风,打开了诏安三十年代国画艺坛新局面。他观察力很强,善于描绘新事物。他的画既遵守传统又不守旧。在王一亭、张振铎诸大家的作品的影响下走墨色并重,造型严谨的路子。他的画雅俗共赏,或工或写,能大能小,一日多幅,俱不雷同。不论山水、花鸟、人物都无所不能,深得同辈画人的赞许和人民的喜爱。他曾与同时代的画家沈锡纯、沈耀初,共主诏安的画坛。四十年代在诏安曾与沈耀初领导部份学生成立“燕石画社”。在他指导下,创作了大量的国画和版画。

沈汉祯历任诏安、漳浦、平和、漳州等县、市中学的师范美术教员。由于他长期参加话剧演出、导演、舞台设计,对舞台美术有深刻研究和斐然成绩,年调到漳州艺术学校舞台美术科任教。他曾为龙溪艺术剧院芗剧团演出的《水仙花》一剧绘制布景和设计戏服道具灯光,参加全国巡回演出,获得好评。诏安县海燕潮剧团演出剧《玉念珠》等的舞台布景也是由他设计和绘制。他还为潮州的绣服厂设计过潮剧戏服,很有特色,受到欢迎。

沈汉祯为人幽默坦率,语言生动不拘小节。他多才多艺,擅长油画水彩图案。同时也善操潮州乐器。

抗战期间曾参加剧团演出。他在厦门举行个人展。作品常登在本省的《热风》杂志。四十年代编有《沈汉祯花鸟画集》,解放后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印行他的《四屏条花鸟画》。

年,他在诏安病故。

(以上简介整理来源于:漳州文化志)

旧时文人墨客的别号,多表明自己的志向和情趣。一藤是吾诏现代画家沈汉祯的别号,谅是表达他对明代书画家徐青藤的追崇。而他常自署的一亭和海楼,则直接用王一亭其名为号,表达他对海上花鸟画家王一亭(别号海云楼主)的敬意。他去世后,他的学生沈吉文题写了“艺苑一藤”四字,镌刻在墓碑上,暗含了家乡画坛对沈先生的肯定和评价。

余生也晚矣。六十年代中期,沈先生曾租住在我家附近,文庙路17号,家里的两件木作餐桌是沈先生上的漆。当时我少不更事,无缘得识沈先生。后来在与本土诸多画家的交往过程中,听闻许多沈先生的趣闻逸事和平生遭遇,总为之黯然伤神。今年暑假,欣闻沈先生的贤婿刘烈正在全力搜集整理沈先生的画作和资料,沈先生画集行将问世。因此我有机会比较系统地拜读了沈先生的诸多画作,翻阅了一些资料和图片,对沈先生的画风艺德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并和沈先生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的亲近感。而对刘先生的善举,亦愿献绵薄之力以乐观其成!

沈先生一生有近二十年时间(约—年)在漳州工作生活,先后在龙溪师范学校(省立二师、靖师)和漳州艺术学校(文化局属下)担任美术教师,这两个单位,说起来与我都极有缘份。

这一段时间,可以说是沈先生艺术上的黄金时代。天赋异禀,家学渊源,又经过在厦门艺术学校几年的专业训练,以及在“燕石画社”的实践探索,沈先生到省立二师任教时,艺术上已经趋于成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的画作承袭了海派名家的技法和特色,与清末的诏安画派亦一脉相承。他的花鸟画设色秾艳,兼工带写,雅俗共赏,山水画构图严谨,笔墨酣畅,气势恢宏,深受人们的喜爱。这期间,他出版了《沈汉祯花鸟画集》,还到厦门举办了画展。由于他的作品装饰性较强,适合各种层次观赏,买画的人甚多,据说沈先生的画是以黄金交易的,每幅画在3—5钱黄金之间,收入十分可观,家庭生活也比较滋润。年暑假,他利用回乡度假的机会,划了诏安县立民众教育馆组织的以抗战为题材的画展,并将参展作品即表现粤东沦陷的《逃难图》和反映抗战的《任重道远》义卖。据县图书馆志记载,《逃难图》是拍卖作品中价格最高的。

年9月19日漳州解放,在之前的二三天,沈先生的一位上乌山参加革命的家乡人陈文平到家里,已经透露给他这个消息,期望他能积极参与工作。沈先生是不懂政治,对政治一点都不感兴趣的艺术家,他只想好好当个美术教师。他多才多艺,会乐器,能演戏,学校的活动,他都会积极参加。五十年代初期,龙师创办艺师,他教美术,还自编了教材。在漳州民俗文化与红色文物收藏家林宪杉家中,我们看到了一些沈先生自编的教材。在龙师艺师班,他发现并培养了沈吉文、苏美龙、许冀贤、沈谦逊、许柏柱等日后成为漳州美术界中坚力量的学生,为漳州市中小学美术教育培养师资人才做出贡献。在教学工作之余,沈先生还参与了漳州中山公园闽南革命烈士纪念碑的设计,同时他的花鸟四条屏也由上海美术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这在媒体不甚发达的当时是十分轰动的大事件。五十年代,他的许多作品刊发于《热风》(《福建文学》前身)等杂志。

年初,漳州艺术学校成立,沈先生调到该校当舞台美术科教师,学校实行勤工俭学,他从老家招收了有绘画基础,家庭比较困难的许浦、陈振春、沈武义、刘荣福等。在此任教期间,他发挥自己的特长,为漳州芗剧团制作、设计了《水仙花》一剧的布景、戏服、道具、灯光,让该剧在全国巡演中大放异彩,深受好评。由于他的成就突出,他不仅加入福建省美术家协会,而且成为福建省戏剧家协会理事。

年,国家进入困难时期,沈先生的人生命运也转入了艰难时世。国际形势严峻,内清外动,清理阶级队伍,沈先生难逃厄运,终于被遣送回乡。这不是处分,但意味着辞职失业,比什么处分都可怕。我稍微分析一下沈先生被“清理”的原因,根在家庭出身:地主,归侨,海外关系复杂。导火索在于祸从口出。沈先生生性散淡,幽默风趣,而失之分寸,便是口无遮拦,失去“原则”,有意无意之间得罪了人,得罪了可以掌握他前途和命运的人。早年的同事朋友,后来摇身一变成了领导,但一派名士气的沈先生是不会太当一回事的,心地单纯的他不知道世道变了,人心也会变。这样便吃了个大亏。这一年,五十周岁的沈先生,拖儿带女,带着一颗疲惫的心和一枝秃笔回到诏安县城,然而他不知道这仅仅是厄运的开始……

沈家原来是诏安的大富人,“番客启”是他父亲的雅称。但到了这个时候,回到家乡的沈汉祯却面临无家可归的尴尬,地主阶级彻头彻尾成了无产阶级,又背着黑锅。二街、四街、五街,房子都是临时租来暂住的,生活靠的还是他的生花妙笔,画偶尔卖一些,主要是画床画柜当油漆工。很快便轻车熟路,收些徒弟,当起了师傅。陈岸舟(球哥)是他父亲陈柳晴介绍过来学油漆,学画床的。岸舟聪明,耳濡目染,也学了画画,我说他是修成正果!岸舟师说是”汉祯师会教!”至今说起沈先生,岸舟师都会饱含深情,维妙维肖地模仿沈先生的评画论画的语言语气,大有指点江山之慨!而透过这些语言的表相,我仿佛听到了苦中作乐的沈先生乐观、幽默、豁达的笑声……

刘烈所搜集的沈汉祯先生的作品,大都是沈先生这段时间在诏安所作。其中有十二幅画稿是沈先生画给岸舟师的画稿,师生情深溢于纸上,高继文先生观后题跋云:“汉祯先生为吾诏国画卓有成就者,惜先生晚年多蹇,传世作品不多,兹得观其山水小品笔墨风格宛然如昨,睹物思人,弥觉珍贵!壬辰初冬观后谨留数言。”沈先生在龙师艺师的学生苏美龙得沈先生亲炙多年,珍藏先生多幅作品,他去世后,其夫人高民生女士感念沈苏的师生感情,特意裱禙一幅悬挂在厅堂上以资纪念。高继文先生在沈先生回诏期间,与其过从甚密,艺术风格颇受其影响。虽年龄相差二十岁,属于两代人,但每有笔会,必邀其参加。高先生深感其提携之恩,推重之谊。每每敬称其“老汉”,言:“老汉胸有百万雄兵,故能大胆落笔……”敬佩之情溢于言表。集中收有我的好友所藏一幅沈汉祯、沈秋松、谢有秋与高继文(署名白山,那年37岁)四位先生年中秋节合作的画,观后真让人感慨万千!

转眼到了年,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开始了。列入四类分子的沈先生的命运面临血与火的考验。其时他租房五街,作为外来人员,无疑是给属地管理的街道送来了一个活靶子,学习班、批斗、游街示众都是免不了的。沈先生年纪大了,又属于死老虎,榨不出什么油,后来他自己也学聪明些了,经常画几张小画由岸舟送给“头头”们,托病请假,然后与岸舟一同外出写生或访友……

年上山下乡运动,沈先生一家被下放到乌山脚下的红星乡庙兜村。据时在红星插队的亚明兄回忆,沈先生在红星时,仍坚持作画,印象最深的是画了一幅以云雾缭绕的点灯山为背景,双手托腮沉思的自画像。因此地是青梅之乡,所以他也创作了一些以梅花为主题的作品。当时他的老朋友、漳州市群艺馆的画家方枫也下放到这里,他们性格投合,偶尔也会聚在一起,聊天喝茶谈绘画。他们都是乐天派,零落成泥碾作尘,无怨无悔,今年九十三岁的方枫先生忆当年情境,既感叹沈先生命运多舛,又盛赞其艺术了得!

年9月的一天,又一横祸飞来。县里的几个“公安”把在金溪圩赶集的沈汉祯带走了。这天中午,沈家蒸了一笼馒头准备改善生活,沈先生到圩里买菜时直接被捕的,罪名是“通敌”,与大美村的沈燕发通敌案同案(后来宣布无罪),沈燕发案发后,交代其用明矾水处理通敌的信件的手法是沈先生传授的,故列入同案。让人更无法想象的是,沈先生被关进监狱达八年之久,还没有等到判决(这判决过程也太漫长了!)直到他在年5月22日(农历4月15)瘐死狱中。写到这里,我想起了二十多年前我的老同事、画家江水沐动情地复述沈先生的狱中难友涂水生关于沈先生之死的情状。涂水生当时亦蒙冤入狱,与沈先生同室,因为是国家机关部门的领导,本着对知识的尊重而对年老的沈先生时有关照。他获平反后在县司法局工作,曾向水沐君说,沈先生临终时是极其凄惨和可怜的,当时沈先生年已六十八岁了,在生存条件极差环境下,饥饿和疾病,绝望和痛苦无时无刻威胁着他羸弱的身体,遥遥无期的等待,实在让老先生无法坚持下去(虽然那时天已亮了,只是一些角落尚照不到阳光。)……最后是盖着一条破毯子,头靠在他(涂水生)的大腿上咽下最后一口气的……

白云苍狗,令人唏嘘!当我行文至此时,心头感到极其沉重和悲哀,我忽然特别理解刘烈先生在编辑这本画集的感受和心情,也感受到刘烈先生这份翁婿之情的难能可贵。而当我翻开刘先生征集的这些画作时,我看到的是一幅幅绚丽光明的画面……在沈先生坎坷、凄凉、悲惨的生命关头,即使在他人生的至暗时刻,从他笔下流淌出来并呈现给大家的仍然是一个明媚的、美好的春天!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读沈先生的画,读懂沈先生内心的强大和光明,这应该是编印本书最重要的意义吧!

一藤余绪,让人思绪万端。作为晚辈后学,谨以此一瓣心香,聊表敬意,并祈愿远去的沈先生在天之灵安息!

年8月14日于漳州

作者简介李然,福建诏安人,年出生,毕业于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现任漳州电大书记、校长、研究员。

作者/来源:福建日报漳州观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3096.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