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徐丽梅
在偶然听到陈颉辉于年创作的潮汕第一首弦乐四重奏《柳青娘》时,沈阳音乐学院青年大提琴家方义嘉被深深地触动了——这样既有潮汕音乐风味又具西洋古典音乐美的弦乐四重奏作品非常罕见,他希望与年轻音乐家们分享,共同努力去挖掘、传承自己家乡的音乐。
为家乡首创弦乐四重奏
弦乐四重奏《柳青娘》取材于潮州音乐中的重六曲牌《柳青娘》,第一主题表达古代妇女在封建制度压迫下的悲怨情调,第二主题是较为明快的小快板,抒发出古代妇女追求光明的强烈愿望,在作品的发展部中交织着呈示部的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矛盾冲突,有着较复杂的音乐思绪。第一小提琴的华彩乐段将乐曲推向了反抗的高潮,作品的再现部用压抑愤慨的情感再现了呈示部的第一主题,斗争像是失败了,但却荡起了同情的浪花并透出了明亮的曙光,作品优美流畅,亲切感人。
曲作者陈颉辉力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尽力在旋律和声的民族化潮州化方面做出大胆突破。作品由当时汕头市歌舞团的郑国鸣、吕楚君、陈载明、方健雄演奏之后,得到了音乐工作者和听众的好评。
“不久前,我父亲发来他很早以前首演弦乐四重奏《柳青娘》的录音,听到家乡的第一部弦乐四重奏感触很深。”方义嘉感慨地说,潮汕地区的经济条件没有北上广深那么发达,陈颉辉没有出国学习过,全凭对音乐的热爱,苦心钻研,为家乡创作出这样一部优美的四重奏作品,非常难得。“陈老师是潮汕音乐界的开荒功臣,激励了许多现在60岁左右的潮汕音乐家,包括自己的父亲大提琴演奏家方健雄。因为历史与科技的原因,他创作的其余作品的录音都没有保留下来,乐谱也都遗失了,《柳青娘》是他仅存的一部作品,意义非常重大。”
研究首版录音更接近原汁原味
方义嘉分析,以当今的眼光来看弦乐四重奏《柳青娘》的乐谱,会觉得整个创作手法相对简单,如果不去演奏,甚至会觉得这是一部对位工整的西洋古典时期的四重奏作品,每个声部渐入渐出层次分明,说明作曲家对于西洋的创作手法还是有较深研究的,甚至在手稿上还可以发现作曲家用英文标注的表情符号与速度标记等。
演奏弦乐四重奏最高的追求在于这四件乐器的气息配合默契、音色统一。而演奏《柳青娘》这首作品,除了要达到这个要求,还需要演奏者了解潮州音乐中的加花、单摧、双摧、散板、敲板等传统演奏手法,这些手法在潮剧的民乐器中经常运用,还有很多乐句松紧、滑音处理,都要求演奏者深入地研究。这些内容并没有出现在谱面上,更多的韵味需要深入理解潮汕地区的文化,包括生活习俗、语言与传统音乐,比如,潮汕人性格相对比较内敛,在演奏这首作品的时候就不可过分张扬。
演奏这部作品需要具有西洋弦乐功底,除了对乐谱进行解读,演奏者还应当仔细听听这部作品的首版录音。方义嘉说,“虽然有些老师不赞成通过听录音来学习音乐作品,但我个人认为,首版录音还是有很大的学习价值——毕竟这是作曲家健在的时候录制下来的,很大程度地还原了作曲家本人的创作意愿。找到录音中潮汕当地音乐家对这部作品的诠释,尝试记录下录音中听到的一些特别的而乐谱中又没有的对音或者乐句的处理,可以帮助如今的演奏者更接近原汁原味地演绎。当然,每一个不同的四重奏组合演奏出来的作品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也不排斥带有全新风味的演绎。”
精准表现地方音乐风味
方义嘉仔细研究了《柳青娘》的乐谱,他表示,学习这部作品关键在于精准地表现潮州音乐的韵味。潮州音乐的风格大致分为广场乐与室内乐两类,前者如潮州大锣鼓比较喧嚣热闹,多在大型节日婚庆与祭祀活动中出现;潮州弦诗乐与细乐属于后者,大多古朴典雅、抒情柔美。
他在聆听这部作品录音时发现,有很多独有韵味的演奏方法并没有出现在乐谱当中,需要自己去揣摩,这是中国音乐的独特之处。例如,很多带有潮州音乐特点的演奏方法,从音准上需要根据潮州音乐的“活五”“重六”进行调整,这也是潮州音乐旋律调性上与其他地区不同的一大特点。潮州音乐的音准韵律与西洋音乐的十二平均律是不同的,对于习惯十二平均律的弦乐演奏者来说,潮州音乐的五音与六音会存在音准上的“偏差”。这对潮汕地区以外的音乐家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哪怕对外国顶尖弦乐四重奏也会是很大的挑战。
“潮州音乐对我产生了十分大的影响,我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听潮剧长大。虽然最后选择了西洋乐器大提琴,但是在演奏很多中国作品的时候还是会习惯融入民族的语调。”方义嘉曾经到内蒙古演出,音乐会最后返场时演奏了沙汉坤的《牧歌》。为了表现这首作品特有的蒙古族音乐的味道,他听了许多由当地音乐家演奏或演唱的《牧歌》版本,包括马头琴演奏的版本,反复揣摩他们的演奏、演唱,深入了解了牧歌背后的故事。他甚至还特地品尝当地的特色食物,认为这也是了解当地文化的一种途径。最终,他的演奏得到了内蒙古艺术学院老师们的赞赏。方义嘉说:“接触大量西方弦乐作品、在西方留学深造并从事过弦乐与室内乐教学的年轻音乐家,应该学习陈颉辉老师,多多尝试将西洋作曲技法与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结合,努力创作、发掘并传承家乡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