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潮汕人,我的潮汕话半咸半甜

我们这一代人,潮汕话说的真的越来越差了……#汕头大学开设潮汕话课程#冲上热搜,开设选修潮汕话课程,期末考试要表演方言情景剧。作为潮汕本土大学,让外地学生通过方言形式更好地了解潮汕文化,值得提倡。潮汕年轻人向前飞奔,把传统文化抛在了上个时代。记得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和同学都讲潮汕话。上小学的时候,除了朗读课文,其他时候都讲潮汕话,甚至为了让我们理解课文含义,用潮汕话去转换。上初中的时候,老师上课讲普通话,每次大家上课都会抓语文老师的“潮普”错音在下面暗笑,以至于后面都让科代表来朗读,老师自己用潮汕话解释,现在好了,天道有轮回,我现在自己说着一口流利的潮普,还记得那时候用潮汕话背诵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时隔多年,用潮汕话背起来,依旧郎朗上口。上高中的时候,外地插班的同学越来越多,“潮普”被迫营业,后面跟本地人说话也开始用普通话,偶尔能听到潮汕话只有到办公室挨老师批的时候了,内心OS:好亲切,会说你就多说点。上大学的时候,日常讲得最多也就是普通话了,同宿舍的河源兄弟一直喊我教他们潮汕话,现在好了,毕业也就学会“口吐芬芳”。校内也有很多“胶己人”,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有时候就算我用潮汕话打招呼,得到的回应用的还是普通话,后来问过之后,笑着说:“现在除了在家会讲几句潮汕话之外,在外都是讲的普通话了,而且我潮汕话讲得不太好……”

祈求着——选择广州,更多是喜欢上了大城市的生活习惯和氛围。这里有不打烊的书店,有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有不断创新积极思变的互联网青年。没有什么比和同类生活在一起更吸引人的了。“同类”的划分早不止于同一个故乡。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考试大学之后离开潮汕,毕业后也选择在北上广发展,拒绝回家乡……很快发现,自己正和潮汕文化脱轨,过年回家,尴尬层出不穷。过年拜拜(祭拜)时把贡品的位置放错了,被老妈一阵数落;听不懂老人们聊天时冒出的潮汕歇后语,只能尴尬地傻笑;想学做粿,却发现连她妈妈都不会做了;甚至年轻人聚在一起,发觉越来越多地讲起了普通话。就我自己而言,日常生活虽然基本上说的都是潮汕话,但也经常因为说的不准确而闹笑话,我们90后很多人说话都是潮汕话普通话一起来的,有时候一些词语不会潮语表达,会干脆用普通话的音换个调直译出来,因此也经常被长辈笑话批评,我妈常说:“潮汕话说成这样,以后还怎么“尬仔”(教孩子),“没救”了。”新一代潮汕人,开始不那么“潮汕”了。图源/电影《爸我一定行的》距离年还有6天,20后即将到来……新一代的潮汕人,开始不那么“潮汕”了。

呾潮汕话——现在的年轻一代,从幼儿园就开始教育机构统一讲起普通话,潮汕话完全被排除于教育体系之外,日常能接触到的信息基本上是以普通话为媒介,新鲜事物用潮汕话说完全不会说。

kkzc——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从小就一直说普通话,一开始是考虑孩子日后上学能适应学校的环境,所以在学习说话的时候,全家就一直跟孩子说普通话,以致于孩子从小就不会说本地话。“我们全家当初为了培养孩子的语言能力,就坚持在和她交流时全程用普通话,如今她一张口就是普通话,说得很溜,但本地话却只会听不会说。我现在想一想,这样是否不太妥当。”同学之间讲的都是普通话,回到家带着父母讲,学好普通话的思想已经完全灌输,生怕无法跟上外面的“大趋势”,对潮汕话也就一知半解,有时候甚至需要父母帮助翻译成普通话,最后剩下的只有老一辈人频频摇头叹息……一口亲切的潮汕话,能让在他乡偶遇的潮汕游子瞬感温暖。而潮剧、歌册、俗谚等文化形式,正因有潮汕话的承载与解读,其丰富的内涵才得以凸显。展望若干年后,我们希望看到的是潮汕话地位不再薄弱,代代相传,生生不息。潮汕人彼此间的情谊与身份认同感,依旧由潮汕话来维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4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