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中科 http://www.gpitp.gd.cn/bing/20180828/89480.html《波多野太郎博士覆印语文资料提要》卷首的照片(.3)一波多野太郎(-),日本神奈川人,自号湘南老人、江南词客。他在日本中国学界以训诂校勘之学成名,在中国小说戏曲及俗文学研究等方面成就卓著,所著有《中国小说戏曲词汇研究辞典索引篇》《关汉卿现存杂剧研究》《粤剧管窥》《近三十年京剧研究文献精要书目》等。他少年时在湘南中学学习,从十七岁开始就对乾嘉学派、戴段二王的考据学心向往之。年考取大东文化大学,本科三年、高等科三年、研究科两年,期间受小柳司气太教授(-)影响,开始关于《老子》学的研究。年毕业,先后在东北大学和大东文化大学任教,于年春完成《〈老子〉王注校正》初稿。年受聘于横滨市立大学,年升为教授,一直工作到年退休,被该校授予名誉教授称号。他的主要著述,大多是在《横滨市立大学纪要》上以特辑形式出版的。退休之后,又受聘于东洋大学等私立大学,也在早稻田大学、东京外国语大学等校兼课,并指导研究生。直到年过古稀,才放下教鞭,但依然笔耕不辍,多有撰述。年,广岛大学斯波六郎教授认为波多野太郎的《〈老子〉王注之校勘学的研究》从王弼注的校勘入手研究《老子》,颇多创见,堪称巨著,遂提请学校授予文学博士学位。是年3月,波多野太郎前往广岛接受了此项荣誉。那时日本采用的是“论文博士”方式,用递交代表作来申请授予博士学位。这代表作通常必须是对一个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并且得到前辈学者首肯,才能据以授予学位。例如久保天随以《中国戏曲研究》(东京弘道馆,)获博士学位,八木泽元以《明代剧作家研究》(东京讲谈社,)获得博士学位,都是同一方式。前几年水谷诚教授以《〈广韵〉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据说他是最后一位“论文博士”,因为日本现已改用美制,与中国的做法基本相同。在中国语学方面,波多野太郎著有《中国方志所录方言汇编》(-);编集出版了《白话虚词研究资料丛刊》()、《中国语学资料丛刊》五辑()等,后者共六十一卷,二十册,其中颇多珍稀之什,有些虽是清代所出,却极有研究价值,特别是那些关于中国各地方言、俚语、谚语的书,和地方戏曲关系密切,对汉语和俗文学研究帮助很大。年,日本哥伦比亚唱片公司在整理库存时,发现年以前录制的五千多张中国戏曲、曲艺、器乐、声乐的原盘唱片,邀请波多野太郎作整理,他据以编成《中国传统音乐集成》五集,并在说明书序文中详述发现、鉴别、编选的全过程。波多野太郎以训诂学研究起家,而毕生的投入,实以俗文学研究居多,他从诸子学到不登大雅之堂的俗文学,这个跨度颇大的学术转向,与他的思想经历及在中国的交游有关,也体现了战后日本中国学的变化。他在年被推举为日本中国语学会会长(-),同时也是中国学会的理事与评论员。年代之后,中国戏曲小说及都市艺能与田野考察等方面研究,在日本学术界获得显著进展,应是与他及同道的倡导支持有着内在联系。当时学界注重出身,强调学脉,而波多野先生则在人生的最后二十多年中,着意奖掖后进,为那些非“名校出身”的年轻学者执言,令许多后学心存感念。这是我从那些后来成为名家的学者那里亲耳听闻的。二波多野先生对中国充满热情,热烈欢迎新中国的诞生。他与中国学者有广泛的交流,一面是介绍中国学者的最新成果,另一面则是将自己的新作寄赠同行学者,以文会友。年,他随日中友好协会第五次代表团访问中国。“文革”期间,中日交流中断,他便赴香港研究粤剧,通过田野考察,结合其独到的思考,写成《粤剧管窥》(),被学者称为是“从宏观上研究粤剧渊源与艺术特征最精辟的论文”。他对粤地文艺抱有极大兴趣,多次赴港,在香港、澳门等地购买了大量的本地唱本,撰有《道情弹词木鱼书》《木鱼龙舟南音粤讴粤曲》《木鱼与南音——中国民间音乐文学研究》等文章。其中对广东木鱼书的专题研究用力最勤,从形制与音乐上辨析了木鱼、南音、龙舟歌这几种流传于广东的说唱艺术之间的特点与关系。这些文章基本呈现了粤方言区的曲艺发展史,对当时日本学界来说实乃开风气之先。他的工作影响了许多后学,如日本学者田仲一成、欧洲汉学家伊维德等,后来也多次在香港做过对粤剧、潮剧的“田野调查”。稻叶明子、金文京等则承其后绪,完成了《木鱼书目录:广东说唱文学研究》()。他的《粤剧管窥》,后经王季思先生安排译成中文,刊于《学术研究》(.5),曾引起中国粤剧界与学术界的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cyrz/5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