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舞剧风雨红棉再现舞台

舞台又见“木棉花雨”。28—29日晚,作为“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演”的重点演出之一,广东歌舞剧院复排的经典舞剧《风雨红棉》在广州友谊剧院正式公演。

该剧曾在年实现广东省舞台艺术文华大奖“零”的突破,获得第十一届文华奖所有奖项。此次复排,广东歌舞剧院集中优势资源,以“复排不是复制”的标准,历时10个多月的筹备、排练、合成、彩排等过程,再现经典、致敬经典,以现代手法讲述革命故事。

广东歌舞剧院院长、舞剧《风雨红棉》出品人熊健表示,将把该剧推向市场,特别是让年轻人了解到英烈对国家的贡献,重新认识革命英雄。据了解,该剧将在今年12月份赴北京演出两场。

现代手法烘托革命故事

“把枪炮当成婚礼的礼炮”,剧末一句点睛的台词,直指人心。该剧取材于年广州起义烈士周文雍、陈铁军举行刑场上的婚礼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

讲述“刑场上的婚礼”的艺术作品很多,舞剧《风雨红棉》在年首演时就突破创新,以现代人的视角,将革命者形象更人性化地搬上舞台,大气唯美的真实“木棉花雨”,至今仍不过时。

“所有的舞段都重新编排了。”广东歌舞剧院副院长文祯亚告诉南方日报记者。此次复排保留了真实的下雨景象、满天飞舞的红棉花等经典桥段,同时调整了角色的年龄设定。上一版的周文雍和陈铁军设定在三四十岁,这一版设定在二十多岁,更贴近史实。因此在舞蹈语言上,增加了一些俏皮的动作,试图表现年轻革命者的面貌。

创新演绎的舞剧《风雨红棉》既保留了经典场面,又用现代手法进行极致烘托,以双人舞为主体,以群舞为叙事背景,舞台形象鲜明而富有感染力,将革命英雄主义和浪漫主义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祯亚介绍,舞剧从人性的角度表现革命与浪漫,将“婚礼”与“刑场”相联系,并延伸出“禁锢婚礼”“精神婚礼”“刑场婚礼”,凸现出共产党人特有的气概。

“男女主角之间有感情,但又是假扮的夫妻,中国人表达情感的方式比较含蓄,所以我用了‘精神婚礼’这个提法。”文祯亚说。

男女主角都是“90后”

此次复排时间紧、任务重,对演员和团队都是一个挑战。短短两个月时间,舞美、灯光设计和排练齐头并进,力求完美。

“在舞台道具上,象征刑场的铁架,以及铁床、骑楼,都以黑白为主,让舞台有种大写意的美感。”文祯亚说。在舞美和服装设计上,团队花了大量心思,做了几番修改。“一开始的服装设计全是彩色的,我说不行,要以黑白灰为主。”

舞台上,通过光影与幕布的配合,仿佛有一种老照片的质感。文祯亚告诉记者,希望营造仿古怀旧的历史感的同时,也贴合现代审美。“灯光的处理很关键,色温要刚刚好,弄不好就会像脏抹布。”

铺天盖地的红色浪漫,大气磅礴的音乐,极具艺术审美的舞台,令不少观众耳目一新。主题曲《惊世之恋》首尾呼应,感人至深。全剧音乐以大片风格、恢弘气势,以及岭南风情的舞美设计,征服了不少观众。

值得一提的是,饰演男女主角的金超、王闵瑞都是“90后”。“周文雍是非常不容易的年轻革命者。他在几次起义和革命失败后,还能继续坚持革命。这点打动了我。”金超说,为了想象周文雍慷慨赴死的心境,自己把演绎的每一次刑场诀别,都当作是最后一场表演。

王闵瑞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入戏,演员们到广州起义纪念馆重温历史老照片,重看那个年代的剧,慢慢模仿、体会。如果没有情感共鸣,角色就不会打动人。

■链接

舞台精品庆国庆推动文艺惠民

自9月4日启动以来,由中共广东省委宣传部、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岭南风华·我爱你中国’——广东省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展”系列活动,已开展数十场精品演出,囊括了大型交响音乐会、舞剧、粤剧、戏剧等形式,以我省优秀文艺精品庆国庆,掀起一波又一波观演热潮,点燃浓浓爱国情。

系列活动以献礼国庆、展示精品、惠及民众为宗旨,通过“广东省艺术院团演出季”、“粤戏越精彩”粤剧申遗十周年精品展、“广东省艺术精品惠民巡演”三大板块的活动,全面展示近年来广东推出的舞台艺术精品,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艺术发展成果。

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打造惠民演出,一方面盘活整合各市、县公共剧场资源,另一方面将我省推出的舞台艺术精品,特别是“70周年专题创作计划”推出的重点作品,推到全省尤其下沉至欠发达地区,惠及更多群众。据了解,惠民演出共有场,最低票价仅10元。

一系列舞台精品接连上演,为民众带来一场场艺术盛宴。记者注意到,系列演出不仅有《风雨红棉》等重磅舞剧,还不乏地方院团带来的聚焦地方剧种及题材特色的“小而美”剧作,演出市场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

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专题创作计划”所推出的潮剧《许包野》、白字戏《彭湃之母》、客家山歌剧《白鹭村气象》、潮剧《韩江纸影人》和广东汉剧《酒乡纪事》等5部精品力作,为观众精彩讲述了红色革命题材、山村建设等故事,展现我省地方剧种的别样魅力。

以“粤剧‘世遗’十周年系列活动”为主题的年度“粤戏越精彩”活动,已经上演近十场粤剧折子戏,让戏迷过足戏瘾。戏场外,汇集各地专家的学术研讨会相继召开,为粤剧保护、发展进行“头脑风暴”,建言献策。

南方日报记者徐子茗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15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