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清平乐》,唱尽“宋朝”百态。
说起宋朝,有人会说重文轻武,只会打嘴炮不会真枪实战。
也有人说正是宋朝文化鼎盛,才会出现文人盛世,是中国历史上毋庸置疑的审美艺术巅峰。
作为一个很有“争议”的时代,宋朝可抒写的故事不在少数。
《清平乐》将镜头对准了仁宗时代,将北宋皇帝赵祯从少年登基、逐渐把控朝政到最后殚精竭虑的一生铺展开来,既展现了风起云涌的朝堂,也表现了仁宗的情感抉择和喜怒哀乐。
这或许也是我们第一次知道,原来在语文课本上、电视剧里出现的名字,砸缸的“司马光”、破案的“包青天”以及韩琦、晏殊、范仲淹、欧阳修、司马光等历史名人同朝为官,他们或为师徒或为好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除此之外,大宋时代也有很多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和传说,众多传奇人物不断被后人传颂演绎。
《清平乐》开头关于赵祯生母的真相,背后是“狸猫换太子”的传说;这个时代有杨家将保家卫国,在男儿死伤殆尽后,穆桂英、佘太君挂帅,杨门女将威名赫赫;周杰、释小龙、任泉以及陈道明演绎的《少年包青天》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历史传说、民间故事,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在后人的不断重新演绎中获得新生。那么在众多的IP故事中,哪个曾让你念念不忘、回味不穷呢?
在梳理之后,我们从故事、人物、团体维度,选出宋朝IP之最,评选标准严苛(个人喜好),评选流程严谨(看缘分),不服评论区留言,选出你心中宋朝最强IP。
以“狸猫”换“太子”,这个故事当选“最具戏剧性IP”,可以说当之无愧。
《狸猫换太子》是古典名著《三侠五义》里的一个文学故事,讲述的是宋真宗时,刘妃与内监郭槐合谋,以剥皮狸猫调换李宸妃所生婴儿,李宸妃随被打入冷宫。包拯受理李妃冤案并为其平冤,迎李妃还朝的故事。
而后被改编成评剧、豫剧、黄梅戏、吕剧、湘剧、潮剧等等各种剧种,也成为影视作品改编的常客,竞相传唱,并且每个版本不尽相同。
就拿20世纪以来的5部取材于这个故事的影视作品来看,年的《大宋惊世传奇》李若彤饰刘妃,林苑饰李妃,郭达饰宋真宗。与同题材其他影视剧相比,该片情节更为跌宕起伏,也更加还原原著。
年的《大宋奇案之狸猫换太子》,刘蕾饰刘妃,董璇饰李妃,赵毅饰包拯,张永强饰宋真宗。
包青天版本更加强化包拯在整个事件中的作用。
虽然演员、故事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这些作品都把刘妃刻画成以为心肠歹毒的妇人,这与《清平乐》中刘娥的形象大相径庭。
《清平乐》中刘娥影响了宋仁宗的一生,有养育之恩,且兢兢业业,辅助幼儿打理朝政,在她手里,宋朝恢复元气,扭转了真宗朝的弊病,又为仁宗打下了基础。
那么为何这个故事能有经久不衰的改编价值呢?我们认为这源于其巨大的戏剧冲突性。
可以说,戏剧本质是冲突的艺术。
故事不是生活,它源于生活,但必然要高于生活。
狸猫换太子故事具有传奇性、对立性,从蒙受冤屈到尘埃昭雪,是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人有好报”的故事原型。
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作品产生于明代,但是在宋、元以来有关水浒的故事、话本、戏曲的基础上,由作者加工整理、创作而成的。
故事发生在北宋徽宗时期,以宋江领导的农民起义为主要题材,成功地塑造了鲁智深、李逵、武松、林冲、阮小七等一批英雄人物。
同样是影视改编的大户,有多个版本的作品流传于世,包括:
年BBC版《水浒传》
20世纪80年代初山东版《水浒传》
年央视版《水浒传》
年鞠觉亮执导版《水浒传》
其中由张绍林执导,杨争光、冉平改编,李雪健、周野芒、臧金生、丁海峰、赵小锐领衔主演,年央视版《水浒传》最为经典。
年央视版《水浒传》部分角色
不仅在国内,《水浒传》在日本也已成为“超级IP”,在语言教科书、Cosplay、影视、动漫、电子游戏各领域开花,可谓光彩照人。
《水浒传》在日本最早的用途,是汉语教科书,而后在江户时代,《水浒传》浮世绘风靡一时;到了影视时代,日本制作的电续剧《水浒传》,把水浒文化带进了日本的家庭。
日本《水浒传》浮世绘
尤其日本在80年代开始制作了水浒电子游戏,“幻想水浒传”系列,从年发售第一个作品以来,这个幻想性角色扮演类游戏系列的本篇5个作品、外传4个作品可以说一直受日本人以及世界各国玩家的欢迎。
相信伴随着传播媒介的不断革新和进步,现代和传统方式的紧密结合,《水浒传》在日本的魅力将会继续存在下去。
因此,可以说这将,真正实现了走出国门,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
在《清平乐》剧情中,出现了众多的将相名臣,但有一个人虽然多次出现在官家的口中,却没有真正的着太多笔墨。
这个人就是包青天——包拯。
为什么包拯在剧中如此没有存在感?有网友回答,因为包大人太出名,怕抢了主角风头。
的确,包拯可以说是国民IP,他不仅被记录在课本文章里,还出现在戏剧舞台上和影视作品中。
民间更是把他当做包青天,看作是正义的化身,人间每每有不平事,大家都会想起这位包大人。
以包拯为原型的影视作品也不在少数,从八十年代到如今,包拯都是宋朝最受欢迎的明星。
然而在所有的版本中,小编最爱年版的《少年包青天》,相信也是很多80、90后的回忆。
该剧选角非常好,每个演员演绎得都恰如其分,遇到小事撒泼打滚耍赖,面对大是大非却刚正不阿的包青天饰演者周杰;任泉扮演的表面文弱书生、实则聪明绝顶的公孙策,郑佩佩、释小龙同样与角色极尽贴合。
由此可见,明星IP不是一天长成的,需要众多优秀作品的塑造和强化。反过来,也将反哺影视作品的影响力。
八王爷,被人称为“八贤王”,是在宋朝相关文学、影视作品中总是“打酱油”的角色。
不是主角,却必不可少。
在“杨家将”相关的故事中,八贤王总是救忠良于水火之中,八贤王的加入增加了故事的戏剧性冲突,还满足了人们崇敬忠臣、惩处权贪的心理要求。
在《清平乐》这部剧中,赵达饰演的八王爷是作为拉开大幕的关键角色出场的,看似疯疯癫癫的八王爷实际上是心系家国的大忠臣。
而小编最爱戏骨陈道明在《少年包青天》中扮演的八贤王。虽然不是主角,却举手投足都是戏。
《少年包青天》里的八贤王,没有皇帝的严肃,也不是草根的痞气,而是一种京城皇家的自在自由。
在演这部戏的时候,陈道明老师40岁,淡雅,闲静,意气风发。
不管是在服装道具上,还是角色动作上,陈道明都没有忽视表现性格。如无论是在独自沉思还是在人前观察局势,陈道明的八贤王都喜欢抄起双手环抱胸前。
抄手笼于袖中,轻松,自然,这是王爷的从容不迫,贵人语话迟。
这样的姿势,既能体现上位者的慵懒贵气,又能隐藏起自己的隐忍和心思,挡住双手,也挡住了许多小动作。
在每个经典的IP故事中,主角光环加身、升级打怪,但好的故事也离不开有个性、功能性的配角,以推动和丰富故事本身。
小编认为,八贤王这个酱油打的非常有价值。
杨家将的故事也发生在宋朝,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在杨家将的戏曲以及影视作品中,“金沙滩”一战,杨氏兄弟死伤殆尽,七郎被害,五郎出家,四郎、八郎失踪。
而后,“杨门女将”登上历史的舞台。一群巾帼英雄,在丈夫们都走后,这群女子拿起了手中的武器保卫家园,其中“十二寡妇破阵”、“穆桂英挂帅”、“佘太君点将”等故事广为流传。
相比较杨家将来说,杨门女将的故事也更受影视改编的青睐,据不完全统计,从年开始,相关的影视作品就开始拍摄,不过主要以台湾、香港和大陆合拍为主。
最为观众熟知的应该是年,李若彤、郑佩佩、宁静主演的《杨门女将》版本,目前豆瓣评分7.9。
郑佩佩把智慧老练、心思缜密、头脑冷静、固执坚毅的佘太君演绎的入木三分,李若彤的杨八妹也是个冰雪聪明鬼马自信的刁蛮少女。
不过要说在杨门女将这个女团中谁占C位,那“穆桂英”当之无愧,她是杨宗保的妻子,性格好豪放,她从小习武,武功高强,也是团体中最耀眼的那一个。
王思懿、宁静、苗圃、张柏芝等都扮演过“穆桂英”,相比较,年版宁静饰的穆桂英,将“穆桂英”的英气演绎的非常生动到位,更广受好评。
巾帼英雄,不让须眉。
可以说,这一群为了保卫家园、挂帅出征的女子,她们家国情怀、忠孝仁义,无论在任何时代,都有着传颂的价值。
《清平乐》展现了“高级社畜”仁宗的一生。
也带来了让你上学时瑟瑟发抖的“全文背诵天团”,他们是:晏殊、欧阳修、苏轼、苏辙、曾巩、范仲淹、司马光、晏几道......
这个时期的文学,几乎占了语文书中传统篇目的半壁江山。
而每学完一首诗词的最后,也带给我们总有要求“背诵并默写全文”的童年阴影。
晏殊,是写出“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词人,也是仁宗少时的家庭教师。云淡风轻,辅佐得了皇帝也经受得了贬谪的打击。
同时,晏殊也是少年欧阳修的伯乐。
范仲淹,忠言耿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宁愿被贬到天涯海角,也要上谏进言。
在汴京城“三进三出”的范仲淹拉着晏殊吐槽,恐怕自己还没拿到下个月工资,就又被贬出京城了。
还有《清平乐》后期,初俊辰扮演的司马光不仅成为“怀柔CP”的最大黑粉,也成为整个皇室上下颇为头疼的人物,惹得许多微博网友都说想“拿缸砸司马光”。
历史上司马光从小就是个小天才,不仅反应迅速,脑子灵光,一石头砸破水缸智救掉缸小孩的光辉事迹,成为红透小学语文课本的砸缸小英雄。
经过十多年的勤学苦学,司马光终于长成了一个深受儒家文化浸染的士子典范(没有感情的背书机器),最终编撰出了《资治通鉴》。
虽然影视作品鲜有以“文人墨客”为主角,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价值。
《清平乐》让这些大文人从课本中走出来,走在风雨潇潇的路上,随口念的可能就是你抄了许多遍的诗词。
这些诗词还将继续流传下去。
每个朝代都有它的风格和气质,大秦“百家争鸣”,盛唐“浪漫包容”,大宋“以文治天下”,清朝“宫廷文化”盛行于当下,也因此讲述着不一样的故事。
但无论如何,每个朝代历史事件、民间传说、典籍名著是我们的文化宝库,都有可能成为故事的来源,它们从远处走来,在影视、漫画、游戏等媒介转化下,在现代社会熠熠生辉,这或许就是IP产业的集合力量,也是中国传统故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