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宋井》第57集
“阿叔,您好像有个大哥也是去‘过番’的?”余正德问。
潮汕人把出国谋生叫做“过番”。把漂洋过海、出国谋生的人称为“番客”。
赵瑞祥听余正德问起他大哥的情况,不禁眼神呆滞了一会,一幕幕的历史画面仿佛浮现在眼前。
他开始断断续续地说道:“我哥大我十二岁。年,日本人打到玉凤坑。那年我三岁,我和奶奶、父母、姐姐等躲了起来。我哥那年就应该也才十五岁,他和很多潮汕青壮年同乡一路逃离,据说走了十多天的路先到了香港。可能感觉日本人也会占领香港,便又去了暹罗,也就是今天的泰国。对了,李嘉诚也是那时去的香港。”
赵瑞祥显然有很多话要讲,他可能觉得眼前的余正德父子是可以交心的人,便继续说道——
“大哥走后几年都没有音讯。直到年,他从泰国寄来侨批,也就是带有外汇的信,据说是我们潮汕老乡在广西东兴市绕过日本的封锁,经广东北部的韶关过揭阳转来的。此后将近二十年,我们家都能收到他的侨批。在五六十年代,家乡食物缺乏,开始还能收到他寄来的食物。到后面,却收不到番客寄食物了,家乡饿死了很多人,我也就只好偷渡香港了。”
说到这里的时候,赵瑞祥眼睛里一阵湿润,哽噎了一下。
“您到香港后,也有往家里寄钱寄东西吗?”余智扬问。
“那是当然的,我们过番的人,只要找到了工作,养活了自己,就或多或少地会给故乡的亲人寄侨批。你知道,家里老小很多还要靠这点钱生存啊!”
“阿叔,来喝茶!”余正德见赵瑞祥想起一些往事气氛比较凝重,连忙冲了泡茶,又问道:“阿叔回趟潮汕不容易,有时间多住些天,到处走走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尽管吩咐。”
“这个不用麻烦你们,我在酒店包辆车,司机会带我们去的。我早上还去我们村的王爷庙拜了神。顺便见见我的老朋友赵旭阳,他在那里卖香火很多年了。”
“王爷庙卖香火的赵大爷我也认识。”余智扬说。
“嗯,他和我同年,年轻时和我一起跟过一个老茶师学种茶做茶的,还一起喜欢上一个村里的姑娘。因为他祖辈是乡里的地主富豪,我离开潮汕后,听说他在那个年代遭受了一些打击。八十年代便自己在王爷庙卖起了香火,勉强维持生计。见到他,就让我想起那位美丽的姑娘。其实我出走了这一圈,还是怀念潮汕的山山水水,将来落叶了还未必能归根。他倒好,整天听着潮剧,喝着茶,日子过得比我还清闲,据说,他是为了陪伴那位姑娘而留下来的。”
赵瑞祥感慨万分,想起了早上和赵大爷在一起翘起二郎腿,摸着白胡须,畅谈往事新人的场景。
赵瑞祥接过余智扬递来的一杯茶,喝了一口,话题一转问道:“听赵旭阳说,上个月你们龙阳和美澳两乡差点打起来了,美澳家屿岛还发现了宝藏,而且还是你智扬找到的。我请你们父子过来,就是想听听是怎么从玉凤坑的王爷庙找到线索,而最后找到家屿岛的。”
“哦,好的!”
余智扬觉得赵瑞祥话里有话,这么对家屿岛宝藏感兴趣,似乎不是简单的茶余饭后的闲聊。
于是便把寻宝的过程和两村引发的矛盾比较细致地说了个清楚。
赵瑞祥盯着余智扬在讲述,两眼隐隐闪烁着光芒,瘦弱的躯干挺得笔直,听完后缓缓问道:“智扬啊,你说宋井的诗句指向王爷庙的对联,你找到的是后面的画壁,但有个地方你应该没有发现!”
什么?!还有地方没有被发现?
(待续)
(本文摘自年10月出版的以潮汕为背景的讲述因房地产开发引发的潮汕四个乡村四大宗族争夺三大宝藏的40万字当代长篇小说《千年宋井》,由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
汕头广播电视台《讲古台》栏目袁中录老师对全书进行精彩演播
汕头电视台《民生档案》栏目播出对余源鹏的专访电视节目《千年宋井:属于潮汕人的寻宝之旅》
《潮州日报》刊发推荐文章《千年宋井——半部潮汕史的探宝小说》
更多精彩内容和视频,请看原书,也可根据《千年宋井》的序号查找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