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仰望普宁潮剧团

普宁潮剧团(的风光)早已成了过去。这几天看了百花剧院的《白蛇传》,看到“风雨同舟便一家”是口白念的,好像跟印象中的不同,想看萧岳潮是怎么“唱”这一句,便找来普宁潮剧团的《白蛇传》看。结果,发现也是口白。或许以为这一句太浪漫抒情,非唱无以谐之,所以有了这个美丽的误会。不过,因此又重新看了普宁潮剧团版的《白蛇传》,似乎服装、影像效果差太多之外,老版的《白蛇传》在创意中并不逊色。你看,当青白二蛇想留住许仙羞赧的脚步时,施法让天又降一会雨,百花版的是小青作法,手一挥,像仙女散花般的飘了一些泡泡出来,我怀疑这是影像制作的“后期”效果,现场演出应该只能靠观众的想象了。普宁版的呢?是白蛇在施法,同样手一挥,背景幕布上就真现了雷霆闪电。同样具有吸睛效果的,在普宁版中,二蛇是从天而降的,当然降的是剪纸,然后台上干冰制造的腾云驾雾的效果出来,二蛇在烟雾掩盖下,可能脚下站着滑轮的平板,两人就那样飘然滑过舞台另一侧,一番仪式之后,才真正现了真身,边舞边唱,来到这个世界寻找真爱。百花版则是简单的后台歌之后,二蛇就登场了。这两种表现方式,并不是说谁优谁劣,想说的是,普宁版的应该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物质条件和技术肯定大大大大不如现在,但普宁团人真肯想办法,大概这就是普宁团当时可以笑傲江湖的原因之一吧。但是后来汕头成立经济特区的虹吸效应,把优秀人才都抽到潮剧院了,从此普宁潮剧团式微。可见优秀人才对一个团体的重要作用。现在潮剧院倒好,人才济济,但是僧多粥少,许多优秀演员罕有上台演出的机会,更不说演主角了。以前发感慨说,要在张怡凰最好的年华去看她演出,算是看了几场,中有《故园明月》。但是如果你说要在林碧芳林外贸最好的年华看他们的演出,他们有最好的年华,但是没有演出,你找谁说理去?潮剧院虽好,却难免有“一入深似海”之叹。有一位潮剧演员的妈妈,很自豪曾经经常能在电视台中看到女儿的演出,如果知道女儿入了“豪门”之后这种处境,不知道会不会劝她:咱不到曹操豪华阵营去蹭风光了,去辅助刘备作个孔明吧。曾经风光的“普宁潮剧团”们欢迎飞来的“卧龙”,其实这是一场生产力的大解放,把人才释放出来,让他们像曾经的普宁潮剧团一样肯想办法搞创新,让潮剧及观众享受这一红利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