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钩花是潮汕民间的女活,而潮州歌册则是昔日潮汕姿娘喜闻乐唱的说唱形式。在韩水之畔的澄海区溪南镇梅洲村,有一位98岁老人对这两样技能钟爱有加,期颐之年,还能娴熟地钩花和诵唱潮州歌册,其乐融融。活灯看了看纱灯,头屏董卓凤仪亭,貂蝉共伊啰戏耍,吕布气到手捶胸;二屏秦琼倒铜旗;三屏李恕射金钱;四屏梨花啰吮毒;五屏郭槐卖胭脂;六屏点将杨延昭;七屏张飞战马超;八屏孔明空城计。——林宝英吟唱《百屏灯》的情景这位98岁老人叫林宝英,当地人亲切地称她为“阿宝”。林宝英出身澄海盐鸿农家,从小聪明伶俐,她虽没正式上过学堂,但婶母的言传身教让她从小接受文化尤其是潮文化的熏陶。我没读书,婶母就教我们识字,歌册看很多,我从13岁就学会唱歌册。——98岁老人林宝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林老姨渐渐对《苏六娘》等传奇体和《百屏花灯》等歌行体的潮州歌册有了进一步了解,并能运用潮州歌册的音韵和诵唱技巧。这么多年来,她一直坚持诵唱潮州歌册,受到乡亲的欢迎。如今,每天早上6时左右,早起唱潮州歌册成了她的习惯。邻居的祖婶如果要听歌册,就问:“宝,你有空吗?有空就来唱歌册给我们听”。——98岁老人林宝英而老人的另一样拿手绝活就是钩花。林老姨说,自己从小心灵手巧,5岁便学会钩花,还能挣点钩花的工钱。说起第一次钩花挣钱的故事,老人滔滔不绝,兴奋不已。我的舅父开设樟林叶顺记手套厂,日本军来了就倒闭,我的姐姐嫁东里人家,比我大近十岁,她领纱回盐鸿鸿沟家,我说,我要钩花,一开始只有五六岁,钩得不美,我舅母来收验成品,她对姐姐说,英,你的钩工太差了,不给你做了。姐姐说,是妹妹钩的。母妗说,是小妹妹钩的,你妹妹手这么小怎么就会钩花呢?她说,是你妹妹钩的,那要还工钱。——98岁老人林宝英从那以后,她的钩花技巧渐入佳境,并成了她日后的谋生手艺。从那以后,再领纱就钩得很漂亮,我从小钩花、绣衣,非常漂亮,从小到大,钩过上千样,一会儿钩这个,一会儿钩那个,那时有盘半团、蛇皮梅、纸梅,到最后来钩纱衫,很多种,说不尽。——98岁老人林宝英如今,她一来劲,便又拿起钩花针来钩花过把瘾。二三年没钩花,钩时手不稳,手不稳,有点抖,钩还是能钩。——98岁老人林宝英步入期颐之年的林老姨,虽然有点耳背,但饮食起居都能自理,每天傍晚六时准时睡觉,清晨五点半,六点半开始唱潮州歌册,闲来看潮剧、钩钩花,既有规律又悠然自得。而说起老人的“长寿密码”,源于她的乐观豁达,也源于和谐孝顺的好家风。子孙孝顺,我老人什么事都不会,但“食”字不会忘记,子孙要开饭就叫“奶奶吃饭,母亲吃饭”,特别是我这儿子,很孝顺,上餐桌就为你夹肉菜。长寿不长寿,这是各人的缘分。——98岁老人林宝英子孙孝顺,她过得称心就长寿。——林宝英老人的侄孙媳许守英她的子孙对她很好。——村民微评传统潮文化的滋养,加上良好的家风,让林宝英老人得以颐养天年。在此,也祝福老人家健康长寿,幸福快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