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洋方潮盛铜锣与武汉铜锣、苏州铜锣在制作技艺上渊源相承。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分布于潮州市潮安县浮洋镇浮洋墟及仙庭村,创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已有百年历史。
清代咸丰年间,浮洋镇仙庭村的方明治到福建省连城县谋生,拜当地一位铜锣师傅为师,学会了铜锣制作技艺。回乡后,方明治创办作坊,独家制作铜锣。方明治创办的铜锣作坊位于仙庭村侍御宗祠后,至今遗址仍称“铜锣城”。后为营销方便,铜锣作坊迁址于浮洋墟之新埠头,铺号“方潮盛”。
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后来由方君圃传至方俊仕,方俊仕匠心独具,修音、定音超群,在潮汕一带被尊称为“铜锣王”。年,以浮洋方潮盛铜锣铺为主,合并当时潮安县的各家私营响铜作坊,实行公私合营,组成“潮安县地方国营方潮盛铜锣厂”,仍用“方潮盛”字号。改革开放以后,方氏后人复办方潮盛铜锣厂,其族人也多以制作铜锣为业,“方潮盛”铜锣产品供不应求,除销售兴梅地区及福建省外,还远销至澳大利亚、英国、美国等国家及东南亚地区。
浮洋方潮盛铜锣产品共有11大类67个品种。每一大类产品再细分为特大、加大、大、中、小、特小等6个型号。主要产品有深波、马锣、斗锣、战锣、丁锣、虎狮钹、广钹、佛钹、斗钦、大丁钦、钦仔、曲锣、加冠锣、月锣、佛铃、响钟、钟仔、号头(大唢呐)、车锣、京锣、床头钹、音庆、大铜钟、掛锣、铜臼等,击打铜锣所用的锣棰也型态各异。
浮洋方潮盛铜锣是潮汕地区丰富的民俗活动中常用的礼器,不仅常出现在潮州大锣鼓的演奏中,还常用作潮剧和潮曲的伴奏乐器。在潮剧中打击乐铜锣组合有:大锣组合、苏锣组合、小锣组合三种,大锣组合乐器有:曲锣、大钹、小钹、深波和铜钟等,在剧情发展中大多表现庄重、深沉、悲壮、委婉、抒情的场面。小锣组合乐器有小锣、小钹、大钹、钦仔、深波等,用于表现轻松、跳跃、活泼的场面。苏锣组合的乐器有苏锣、大钹、小钹、小锣、月锣、大斗锣等,表现壮阔激烈、高昂豪放、苍劲大方的场面。
浮洋方潮盛的铜锣制作技艺有古、今两种不同的方法。原始制作技艺包括拣料、熔铜、过模、打坯、修容、淬火和定音七道工序。其“一锤定音”技艺世代相传,所制作的各种铜锣音色、音量、音准俱佳。
目前浮洋方潮盛铜锣制作技艺已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