样板戏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产物,也就是文革这一时期所创排出来的一些文艺作品。对于这些文艺作品究竟应该如何去评价?这些文艺作品又应不应该保存在舞台之上?一直存在着争议。
我们今天就来聊一聊。
上世纪50年代后期从戏曲界就开始创排以歌颂工农兵、歌颂英雄为主要题材的革命现代戏。但是当时这些剧目并没有样板戏这一称呼,只是称之为革命现代戏。
当时沪剧、京剧、黄梅戏、评剧、潮剧等等剧种都有相应题材的剧目产生,后来主要是以京剧为主,并且在年举办的革命现代戏观摩大会。当时全国顶尖的京剧院团汇集北京演绎着剧团内所创排或者改编创排的革命现代戏,并且很多革命现代戏都受到了热烈的欢迎,也得到了京剧大师们的肯定。
也正是从年下半年开始京剧界的传统戏逐渐退出了舞台,而革命现代题材剧目成为了舞台上的主流,也是各大京剧院团创排的主要剧目。
再之后文艺界都开始创排相应题材的剧目,例如话剧、芭蕾舞剧、电影等艺术形式都有相应题材的剧目出现。并且一些剧目被称之为样板戏,像我们熟知的有《红灯记》、《沙家浜》、《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红色娘子军》等等。
可以说在这十年时间,样板戏达到了一个顶峰的状态,是很多文艺作品无法企及的一个高度。当时文艺舞台上只有这些文艺作品,并且被称之为样板,什么是样板?那就是标杆和模板的意思。
文革之后样板戏又如同当初的传统戏一样退出了舞台,但这是短暂的退出。当时很多人都认为十年时间很多人早就看腻了样板戏。但是事实却并未如此,因为样板戏实在是影响太大了,很多人都会哼唱样板戏。就拿《红灯记》、《智取威虎山》这几出戏来说,他们虽然是样板戏,并且属于是京剧剧目,很多人或许不了解京剧,但是却喜欢这几出戏,甚至于会唱其中的唱段,这就是成功之处。
后来关于样板戏重回舞台还引发了一场争论,而争论的点就是究竟这些剧目应不应该重回舞台?一些文人对于这种做法存在质疑,他们认为这些剧目产生于文革这一时期,那么就应该退出舞台,甚至于还有一些文坛巨匠表示听见有人哼唱样板戏会做噩梦,还有人说样板戏是“恶之花”。
其实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而样板戏也已经是洗尽铅华了。如今它们只不过是文艺作品而已,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看重剧目本身的艺术价值和艺术水平。这些剧目是艺术精品,那么为什么不应该流传在舞台之上呢?况且观众和戏迷对于这些剧目是十分喜欢的。所以说最终虽然有一些文人反对,但是这些剧目还是重回舞台了,各大京剧院团也在积极的复排这些剧目。
(声明:此文章内容文字系爱传统的少年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