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潮客情16南宋末年潮州人民的抗元斗争

全国白癜风医学高峰论坛 https://m.39.net/disease/a_6169037.html

在潮州的抗元英烈中,首先应该提到的人物是马发。马发是潮州海阳人,本来只是潮州一位地方独立军队的首领,手下也就一百多名正规军。但就凭这点兵力,他通过团结地方民兵,先后与元军战斗了一年多。年初,潮阳强盗陈懿引元军攻打潮州城,由于周围有义军的帮忙,元军竟然围攻一个多月也没拿下城池。最后元军先攻打驱散义军,尔后在内应奸细配合下打开了城门。于是马发指挥巷战,退守金山,最后全家殉节。

而潮州竟然成为南宋落入元兵手中的最后一座州城!

元兵入城后,为报久攻不下之仇,迁怒于城中百姓,对潮州进行屠城。按当时潮州总人口看,有人计算被屠杀的百姓应该有上千人之多。现在潮州城里的牌坊街中段的“三家巷”,据说就是当时因巷中只剩下三家人幸免于难而得名。

下面再来说说当时潮州地区几位著名的抗元义军首领的故事。

现饶平地区原都统张达(饶平县到明朝才设立),骁勇善战,却被南宋宰相陈宜中嫉妒,解甲归田。当南宋末帝途经饶平东里一带海域时(就是现在大埕、柘林一带),张达的夫人陈璧娘深晓民族大义,劝夫率义军勤王。

我去过家乡潮州市饶平高堂镇的百丈埔,那里还有个庙,传说那里是潮州北部凤凰山区畲族首领许大娘率领两千畲族士兵协同张达抗击元军的遗址。后来许大娘为掩护张达军队撤退,自己连同畲族士兵竟然全部捐躯!由此可见,南宋时潮州大地的汉族和土著还是比较团结和融合的,至少保卫家国的初衷是一致的。

后来陈璧娘让张达跟随皇帝西去,她在海洲与张达辞别后,留在饶平地区统率义军继续与元兵展开殊死斗争。在战斗的间隙她还写下了

《平元曲》寄给战斗在崖山的张达,其“无术平寇报明主,恨身不是奇男子”的诗句至今还在民间传颂。后来,宋军兵败崖山,张达殉难。陈璧娘也在饶平奋力抵抗,怎奈内无粮草、外无救兵,绝粮而逝。我去过饶平县所城镇高程村山上的陈璧娘庙,沿小路走上去,山顶上还可见仍保留有一块平坦大石头的娘子寨遗址,相传这里是陈璧娘率领的抗元义军的营寨。在此处瞭望,数十里山海尽收眼底。

后人为了纪念这位通晓民族大义、烈骨如火、柔情似水的巾帼英雄,便把她与张达辞别之地海州命名为“辞郎洲”(这个地点很可能是南澳岛最西端的凤屿,也可能是饶平最西南端的海山镇)。其后陈璧娘的故事被排成潮剧《辞郎洲》,周恩来、叶剑英等人还在北京观看了演出,再后来故事还在香港被拍成了电影。

另外一位在潮汕抗元的著名首领叫陈吊眼,人称陈吊王。他率领福建漳州和潮州的汉族和畲族人民坚持抗元长达六年,当时就提出“穷苦人同命运,畲汉一家亲”的口号,动员各地农民不分畲汉,共同起来铲除残暴、荡尽不平,给元兵以沉重的打击。传说陈吊王由闽南至粤东共设有58个山寨。其山寨的位置大多位于连绵的山上,便于隐蔽也便于攻退。如现在潮州潮安县归湖镇有一处陈吊王山寨遗址,在饶平县新圩镇与渔村镇交界处的四百岭也有陈吊王的抗元遗址(山下新圩镇长彬乡的陈吊王庙,可能也是粤东仅存的纪念他的庙宇)。在饶平县东山镇东明乡与福建省诏安县太平镇接壤处的水尾山,山间有一岩洞可通山顶,洞内现存有石床和石桌各一张,相传是陈吊王住过的居所。

在饶平到澄海一带,有块“鹰鼻岩”大石,石头上刻着“离此一箭之地”六个大字,旁边还有用“蝌蚪文”写成的藏宝诗,据说这是陈吊王为了藏好财宝后更便于同元军灵活作战而刻的(这个传说也成为我的小说《千年宋井》中家屿岛宝藏的情节来源,陈吊王和张达就是小说中人物“闽王”的原型)。

(本文摘录自本人年3月出版的图书《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汕头日报、潮州日报、梅州日报和揭阳日报先后发文推荐)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7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