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地方的特色越被强调,越表明社会的兴盛祥和。潮味,越来越多地在艺术创作中被提及。比如最近的新编潮剧《绣虎》的宣传中,不忘说一句“加入潮汕本土地域元素”。地方特色,游子最为敏感。距离产生美,距离也产生潮味,身处其中的当地人则习用而不知。这次回普宁,一天早上爬了一回平宝山的金匙池水库,一些旧元素,有了新鲜感。一到平宝山老寨前,眼睛一亮,那些老厝都画上了新鲜的图案(以前来时没有),老厝背后就是群山背景,一时间“风景如画”的词语就会冒出来,但是因为老厝的图画是画上去的,当时在朋友圈半调侃地说这是“是画山乡”。老厝外面是一大口池塘,已经装上防护栏杆。按道理,潮汕传统民居风俗中,寨前必有一口大池塘,取意纳气聚财。其形状多数为半圆形,形如明月半满,取其月盈则亏之意,主人以此自勉,期待不断进取,钱谷日渐丰盈,艺运不断提升。但这是“按道理”,我村的老寨前就没有这口池塘。但也不是真的没有那口池塘,而是后来被填平了。(本图来自网络,非平宝山)我的工作经常与水打交道,知道许多临水临空的地方要设在安全防护措施。这口池被填,可能为了消除安全隐患。听说以前邻村有到各村巷卖熟鱼的,到潮来港村池塘洗手,总觉得水下有手抓他,传说是“水鬼”在拖人。我开玩笑说,这大概是因为每个村每个池每年都有一个淹死人的指标,当地神保佑本村人,所以先抓外地人凑数,不够才轮到本村人。近前看这些老厝所画的图,反映了潮汕生活习俗,英歌和营标是必备。但我在一幅图前贮立了好久,画的是“小芳”们在小溪边洗衣服的场景。那时候,我村的“顶十亩”后面就有一条水,我们叫它“沟”。一大早,婶姆们和小姑娘们就在这里洗昨夜一家换洗下的衣服。有好几次,我见到一个红衣少女混在婶姆们中间,便喜欢早上同一个时间从这个地方路过,“沟”宽刚好轻松一跃而过,所谓白驹过隙,这一瞬间,不知道有没有进过她的眼帘。这口池塘尽头,往“老爷宫”去,就见到一棵老榕树,树下两个老人在聊天。这个情形,你会想到,哎呀,我村里也有这么一棵大榕树,也有几个老人在那里。如果只是单纯拍下这个镜头,许多潮汕人都会以为是“我村里”。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张初中毕业合影的旧照片,年代有些远,照片泛黄不清晰了,五湖四海的人都留言说:“我以为是我的毕业证呢,害得我在里面寻找哪一个是我。”这种对同一物事勾起的同一种记忆,在潮汕就叫“潮味”。中国的概念,其实也是一种共同记忆,而且力量特别强大持久。陆游生于宋徽宗年间,小时候北宋就已经灭亡。陆游全家逃到南方。中国北部、西部那些地方,陆游一辈子也没去过。但他写下“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临死不忘收复北方失地,否则中国就不完整。他还写“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戌轮台”“更呼斗酒作长歌,要使天山健儿唱”“雪上急追奔马迹,官军夜半入辽阳”还有“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这里面提到的天山、轮台、辽阳、沧州,这些地方,就是作为中国的一部分的共同记忆,即使它们有的在安史之乱之后,就已经被中原王朝丢,到南宋陆游时,已经有多年了。但是在陆游的诗里感觉这些失地是刚丢的,还气愤难平呢,还是必须要夺回来的土地。而对比英国丢掉了美国,才二百多年的时间,现在英国谁还会念念不忘要把美国收回?过了老榕树,往高架桥,山脚下真有一沟水,只是再没有哪一个红衣少女在了,有的是痀瘘的老妪。我还是忍不住去掬一掬童年的感觉,最后它们从手缝里溜走了。路右边搭着一个简易厕所,潮俗称为“东司”,我村则称为“厕缸”。我村还有一块地叫“厕缸仔”,可见当初这一带“厕缸”众多。这厕所外墙赫然写着一个“女”字,不知道为什么在路过的当时,我想到以前的小男生会创造文字,就在“女”字的中间点多了一点,说是……说是表示女生身体的某部位,把这么一个自创字展示给女生看,女生就会觉得自己赤身被窥视了,一定会骂那男生臭流氓,而注孤生的男生则嘻嘻地笑了,以为自己赢了一局。去到金匙池水库的道路很陡,因为空腹,总想放弃,加之是第一次来,不知道还有多远,总在思想斗争:我肚子饿,不爬了。后来又去一次,因为知道没多远,好像空肚子爬山也不是能不能爬到目的地的借口了。人应该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可以去到哪里,看到希望,心就安定,就不为自己找借口了。如果是无头绪,则容易放弃。阅历多,勇气就多,知道许多困难都不算事。下山的时候捡到一颗青橄榄,想在掬过水的那条沟洗了吃,水质不理想。回到老厝前池塘边,有一妇人在井边汲水。凑过去,井水罕见的满满。这才打水洗来吃。开口即涩,回味而甘,是一粒青橄榄吗?是一股潮味的乡愁吗?再看着这口池塘,我陷入了沉思。因为我明明记得自己村老寨门口外也曾经有过大池塘,但是问过家乡的海龙叔、二姑,还有老寨七十多岁的老阿姆,都没有印象了。三人成虎,害得我都要怀疑自己记忆有误呢,该不会是将其他地方所见移植到自己村里来了?我马上摇摇头,不能让这个记忆被模糊掉。有的,是有的,那边有过一口大池塘的。秦时明月汉时关,是中国的记忆。老寨门口外的池塘,肉体或可消失,潮汕的记忆依然汩汩流动,逢年过节,那边做着大戏,这边池塘边有小贩卖着洋桃、鸟梨和“能瓜”(串起来的木瓜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85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