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的位置: 潮剧 >> 潮剧简介 >> 潮州,一直很潮

潮州,一直很潮

                            

潮州,一直很「潮」。原创粤团那一座城广东共青团收录于话题#经济大省的红色底色5个内容#百年大党的青春密码34个内容

前不久,在嗜鹅如命的潮汕地区,举行了一场“狮头鹅”争霸赛,选出最美、最大和最快的“鹅王”。

最终,来自潮州饶平的狮头鹅,毫无悬念地登上冠军宝座。

潮州,一个以牛肉闻名的小城,如今靠着鹅头,又刷了一波存在感。

潮州人爱吃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了。

在潮州,每天吃五顿是常态。

一天下来,肠粉、粿条、牛肉火锅、鱼生、砂锅粥……只是基础操作,每一个菜的沾料五花八门,比如吃炸蟹枣沾橘子油,吃炸虾枣沾甜酱油等等。

关于潮州人特别能吃苦的江湖传言,我的潮州朋友经常调侃自己,只做到了前四个字。

△潮州晒鱼干

作为吃货,如果说一觉醒来最希望自己躺在哪个城市的话,不少人的答案会是潮州。

但如果认为潮州只有美食,那可就太肤浅了。

正如“潮州”这个名字一样,潮州,一直很潮。

首先,位置很潮——“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南濒南海,北依凤凰山脉,韩江水穿城而过,海域平方公里。

它是历代郡、州、路、府、道的治所,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

其次,文化很潮。

优越的地理位置,滋养出了优越的文化。

累计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九项二十二处,古牌坊、古府第、古民居和古井等,随处可见。

△潮州潮安象埔寨

去年,总书记站在牌坊街,一句“起而行之,继续把潮州建设好”,风靡全网。

△牌坊街,总长米,始于北宋,定形于元明,23座石牌坊表彰为国家民族做出贡献的潮州英雄

其随后走过的广济桥,是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这座桥,采用浮梁结合结构,东西两端是石梁桥,中间则是一段浮桥。

而最有奇妙的,就是中间由十八梭船串联而成的桥身。

有大船要经过时,这十八梭船便会分离,长桥中间便会断去一大段。

如此高超的设计,引得很多游客前来,只为看一场“过河拆桥”的好戏。

△广济桥与福建泉州的洛阳桥、北京的卢沟桥、河北赵县的赵州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

潮州的魅力,实在太容易让人“上头”了。

01

来粤不来潮,白白走一遭

曾流传这样一句话:来粤不来潮,白白走一遭。

的确,古代作为发配流放之地的岭南,和中原地区相比,难免要暗淡许多。

可如今有了潮州这个靓仔,情况就很不一样了。

潮州有“十相留声”之说。

唐宋两朝,先后有十位宰相来过潮州。

这是十位宰相,都被纪录进了“十相留声坊”。

△十相留声坊,记录了韩愈、杨嗣复、文天祥和陆秀夫等十位宰相

其中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在潮州的地位,绝对不可撼动。

当年韩愈明知会触犯龙颜,为天下苍生,他仍然直言上疏,结果被唐玄宗贬至潮州。

悲苦郁闷的韩愈,离开长安时,写下了千古名篇《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句「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潮州通过韩愈这个文坛领袖,在中土文明中崭露头角。

其中的「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读完更是无人不为之动容。

△站在韩文公祠前,便可俯瞰广济桥,似乎是对韩愈说,这一切都有他一份功劳。

和来时郁郁不欢不同,到潮州之后,韩愈励精图治,做下影响潮州历史走向的四件大事:

一是作《祭鳄鱼文》,征讨为害一方的鳄鱼;

二是率领百姓,兴修水利,排涝灌溉;

三是写《请置乡校牒》,兴办乡学,拿出自己工资作经费贴补;

四是废除养奴陋习,使得这个南蛮之地,开始有了儒家文化。

虽然韩愈在潮州只待了8个月,却让这片土地滋养出了儒家中原文化——尊师重道、耕读传家、安土重迁、敬畏祖宗。

韩愈对潮州的影响有多大?

后人将当地的员江改为韩江,笔架山改称韩山,书院也叫做韩山学院。

哪怕是经商的潮州人,你也会发现都是懂文化礼仪的商人。

潮州文化,也因其开出了文化结晶。

这里有古时作为皇家贡品的潮绣、以多层镂通雕为世所称的潮州木雕;

有远销国外的宋代潮州瓷器、在全国工艺美术中占有一席之地的潮州剪纸;

还有巧夺天工的潮州抽纱,多姿多彩的潮州花灯潮州铁、枝木偶戏和潮州工夫茶艺;

以及毛主席、周总理曾出席观看的潮剧…

△年毛泽东主席接见潮剧扮演者姚璇秋(右一)

一座粤东小城,竟有15个国家级非遗项目。

潮州,够「雅」。

02

潮州,接过了八一军旗

很多人都知道八一南昌起义是我军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起义受挫后,部队在周恩来、贺龙、叶挺等带领下,于年9月,来到潮州,在西湖涵碧楼设立起义军司令部,建立了红色政权。

同潮州人民一起,跟敌人血战7天,史称“潮州七日红”。

△航拍潮州西湖景观

为了突破国民党的反革命“围剿”,中央开辟了一条秘密交通线——由上海经香港、汕头、潮州、大埔、永定至瑞金。

而潮州,是这条秘密线上的必经路线。

年12月,化名伍豪的周恩来,正是通过这条“中央秘密交通线”,前往中央苏区。

这条交通线,还运送过刘少奇、邓小平、叶剑英等多名重要领导人物,以及各种机密情报和紧缺物资。

为了护送红色交通线,潮州涌现了一大批革命志士。

交通员林炳春,永远走在最前线,冒着生命危险,日行一二百里,完成组织给的任务,被称为交通线上的“千里马”。

书记张炳琴等人,被叛徒出卖,受尽酷刑,未透露半点交通线的秘密,最终被敌人残忍杀害。

潮州人民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这条交通线,为新中国献出宝贵的生命。

△来源腾讯网

革命母亲李梨英,将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婿送进红军。

儿子和女婿相继牺牲后,她拒绝了组织安排暂避南洋的安排,带着年幼的小儿子,跑到凤凰山继续闹革命。

她一生追随红军,在后方精心照顾伤员,被大家亲切地叫做“母亲”。

新中国成立后,年国庆节,这位“革命母亲”应邀到北京,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的接见。

△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来源:潮州广播电视网:《潮州红色印记系列展播》

站在凤凰山革命纪念公园,看着随风飘扬的漫卷红旗。

依稀能感受到,为突破一道又一道封锁线,付出血与泪的战斗足迹。

因为先辈们心中恒久不灭的革命火种,才有了今天幸福安康的潮州。

这段红色记忆,潮州人民没有忘。

这里有革命史迹处,其中革命遗址、故居及纪念设施共有处。

红色文化遍布全市各地,至今还在庇佑着这座东南小城。

03

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

潮州人的优秀,远不至此。

他们的名头,早已火出国外。

所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濒海的潮州,与台湾隔海向望,素有“省尾国角”之称。

漫长的海岸线,加上便利的季风和海流,让潮州具备走出去的潜力。

这里诞生了仅次于晋商、微商的中国第三大商帮:潮商,被誉为红头船商帮。

△红头船是一种高桅的大型木帆船,船头漆成红色,是潮州人当年海外创业所乘载的海上运输工具

近代中国,战乱频发。潮州也不能避免,为寻求生计,当地人纷纷选择“闯南洋”。

「爱拼」是潮商的普遍特征,勤奋、拼搏、团结是他们的代名词。

创业伊始,到东南亚等地的潮州人虽然不多,但胜在团结。

不管走到哪里,哪怕就是小小的菜市场,一句“胶几人”,青菜都会便宜一些。

潮商有着很强的文化认同。历史上,潮汕三地都有很强的身份归属感,大家统称为“潮州人”。

如今,在港澳台地区,或在东南亚等地的海外潮汕人,也都自称为”潮州人“。

凡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州人。

爱拼、团结的潮商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这片天汇聚了一大批产业。

潮州是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更是世界婚纱晚礼服主要生产基地;

中国90%的调羹,都是产自潮州饶平九村;

最大的卫浴陶瓷生产基地,潮州生产马桶最多;

……

△潮州古城夜景

潮州,这座文物古迹荟萃之地。

历经岁月的古老街巷、非遗艺术与红色文化,就像一部部史书,向人们诉说着动人故事。

淳朴的文化让他们懂得“爱拼才会赢”。

对于每一个漂泊在外的潮州人来说,无论走到哪座城市,心依然是在潮州。

无论在什么时候,听到最温情的,依然是那句“胶己人来食茶”。

叹着早茶,吃着狮头鹅,咬着牛肉丸……

这是潮州人关于“故乡”的共同回忆,也是潮州这座小城的小确幸。

△潮州大桥

曾以为霓虹璀璨、车水马龙,才是一座城市的该有的样子。

直至来到潮州,古老华丽的潮绣,断断续续的广济桥、铭记乡贤的牌坊街以及小巷两旁的潮州小吃……

才明白,褪去了繁华外壳的潮州,温柔得让人向往。

潮州有句熟语:三生有幸,生在潮州。

是的,这就是潮州。

有历史有文化有美食,潮州,一直很潮。

参考资料

1.智纲智库:《王志纲丨五问潮州》

2.郑红:《潮州传统建筑木构彩画研究》

3.王文科:《潮商的文化特质与取向选择》

4.陈怡:《潮州市湘桥区:讲好革命母亲故事》

5.陈碧娟:《潮州红色文化资源的价值功能及其开发路径》

版权说明

本文图片来自图虫创意及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原标题:《潮州,一直很「潮」。》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