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4岁高龄的归侨谢美英。
谢美英母亲何白玉的《华侨登记证》。
谢美英女士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新加坡的留影。
听说东山岛94岁归侨谢美英珍藏着一些老证件,近日,笔者前往东山岛宅山村专访这位老归侨,聆听她讲述鲜为人知的“过番”往事。文/图展华
《华侨登记证》就是当年的护照
谢美英老人年龄虽高,但视力、听力、记忆力俱佳。她首先从一个铁盒里拿出一本“大字”(闽南人对出入境护照的俗称)说:“这本‘大字’是年初我母亲何白玉从新加坡回国时带来的。我也有一本,姓氏被写错了。”
浏览这本编号为“嘉字第号”的《华侨登记证》,可知这是民国29年(年)12月10日,当时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办理的侨证。封面为蓝黑色布面,用银白色印着竖排“华侨登记证”5个繁体字;内页除登记姓名、性别、年岁、籍贯、出生地、现在居所、职业、商号、何时入境、夫或妻、子女等11项内容外,还贴有加盖中国驻新加坡领事馆压片印章的半身照以及印花(已脱落)。
笔者了解到,当时国民政府赶在国际《国籍法公约》签字之前,公布了《华侨登记规则》,具有抢占先机意味。因为在国外侨居很久的华侨没有中国护照,尤其是在国外出生的侨民子女,可能被侨居国列入当地国籍而造成双重国籍问题。
在新加坡华侨未有中国护照之时,《华侨登记证》成为默认的出入境护照,也就是谢美英老人说的“大字”。当年何白玉女士的侨证右下方竖印一行字:“侨民登记只收登记费国币贰角”,旁边附印“折合叻币壹角弍分”,可知当时“叻币”(新加坡货币)币值高出“国币”(民国时期中国货币)。
母女俩在新加坡“吃苦力”
再次与80年前的侨证深情对视,往事并不如烟,存储在谢美英老人心间的“过番”生活再次被唤醒。谢美英老人介绍,她年9岁时就随母亲到新加坡“吃苦力”。到新加坡后,她在小坡(地名),母亲在大坡(地名),相距约30多公里。
“吃苦力”就是做家务劳动,因闽南语谐音之故,有不少人惯称“吃咕理”。少年时期的谢女士接受能力强,在新加坡7年间,她自学了用马来语日常会话,早期在马来人、日本人等家庭吃苦力,主要是抱小孩、扫地等。
当时在新加坡吃苦力的东山岛人因为吃苦耐劳,心灵手巧,备受“头家人”喜欢,年轻女仆(俗称“妹仔”)找职业也比较容易。原因是女仆比男仆更让主家放心,大部分妹仔几乎没有文化,不会阅读报纸。妹仔大多受雇于富裕人家,工作相对轻闲,洗衣服等较重的家务劳动通常由“妈姐”(大龄女佣)来做。妹仔还受到当时新加坡政府出台的“劳动法”《妹仔则例》保护,则例中规定:禁止获得或购买未登记的妹仔,妹仔可以自由离开雇主。如果主家虐待妹仔,应被处以罚款元以下或监禁2年以下,或两者兼行。
“我在新加坡吃苦力,都是头家包吃住,最初工资每月3元叻币,后来逐渐增加到每月十五六元,每月挣的钱比我母亲多。在新加坡遇到一户最好的主家是政府官员家庭,他们是‘色仔染’。那时我13岁,在这户人家负责买菜、煮饭、烧菜、带一个4岁小孩。”
老人说的“色仔染”,就是当时人们对欧亚混血儿的称谓。她回忆,这户“色仔染”很富裕,为人友善,他们衣服每穿一个月就要换新的,很多扔掉的衣服都被谢美英收存起来,后来在回国时,打包带回家分送亲友。
上世纪三十年代,孤悬大海中的东山岛,风大、沙多、水缺、地瘦、人穷,百姓纷纷逃往南洋谋生。据年普查统计,东山岛旅外华侨华人户、人,主要分布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越南、菲律宾等16个国家。
“脱草鞋”和“送顺风”
说起回国与出国,笔者不禁询问当年的出行方式。我的祖母也是一位归国华侨,她在世时曾告诉我,她年10岁那年随长兄林仕昌到新加坡当童工,是在东山岛双过山港坐船到汕头,然后改坐开往新加坡的轮船。
谢美英老人介绍,当年她和母亲出国、回国是在东山岛港西村海湾坐木船,再到古雷(今属福建漳浦县)海面转乘大轮船。她在古雷海面乘坐的大轮船有五层高,船上食宿购玩应有尽有,也有戏台演潮剧,如果没遇到台风,通常7天就能抵达新加坡。回国同样走这条海路。
“亲友们听说我们母女俩回家,非常欢喜来‘脱草鞋’”。老人说的“脱草鞋”是过去流行东山岛民间的风俗。从前,人们大都穿草鞋行路,当他们风尘仆仆迈进家门后,家中亲人高兴地端上食物、开水以解饥渴,为他们脱下草鞋拂尘接风;后来演变为亲友登门探望时,带一些红糖、鸡蛋、线面、猪肉等“四式”礼物(伴手礼),亦称“脱草鞋”。
对前来“脱草鞋”的亲友,归侨通常会回赠从国外带来的物品,诸如饼干、糖果、面粉、毛巾、香皂、打火机、万金油、旧衣物鞋帽等等。而对即将出国的华侨,家乡亲友会提前上门赠送土特产品或其他纪念品,谓之“送顺风”。旧时人们出国到南洋主要靠坐船,一帆风顺平安到达最为重要,所以人们将送行称为“送顺风”。
老人说,她与母亲第3次回国时,终于积攒足够的资金,赎回早年典租出去的房屋。年初,母女俩决定再度出国,亲友们也知道她们的启程日期,便接二连三送来东山岛特产的沙蚕、紫菜、咸金枣、老菜脯、萝卜丝干等大包小包礼物“送顺风”。天有不测风云,年2月15日,日本攻占了新加坡,大肆屠杀华侨,母女俩的出国打算化为泡影,亲友“送顺风”的礼品也没能退回去。待到年日军在新加坡向英军投降后,母女俩的“大字”已不能使用了。
“没有出去也好!”谢美英老人欣慰地感叹,如今家乡的生活不输新加坡,没人愿意出国“吃苦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