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惜潮剧名家姚璇秋逝世,数天前还邀请海

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姚璇秋先生7月2日清晨七点零五分驾鹤西去。老人家一生为潮剧发展、弘扬与传承做出了杰出贡献,临走前几天还在为潮剧发展奔波。走时无病无痛,享年88虚岁。

原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4]、代表作《苏六娘》[5]

姚璇秋(年7月15日—年7月2日),女,潮剧旦角,年出生,澄海市澄城镇城南管区人。是全国第三、第四次文代会代表,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广东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

曾先后任汕头市人大代表、广东省人大代表、汕头市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广东省妇联执行委员会委员。年,任广东潮剧院一团副团长,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年,任汕头地区文化局副局长,年,任广东潮剧院副院长,年、年、年、年,先后赴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任副团长、艺术指导、团长等职。

年2月,“中国非遗年度人物”揭晓,姚璇秋入选。[3]年6月,姚璇秋被表彰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7]

年7月2日,姚璇秋于广州逝世,享年88虚岁。[10][11]

演艺经历

毛主席与演出人员

年调入广东潮剧团,为当家旦角。

年潮剧与我省的琼剧、汉剧组成“广东潮琼汉剧赴京汇报演出团”赴京演出,这是广东省潮剧团第一次上京。主演《苏六娘》的苏六娘和《荔镜记》的黄五娘。

年随广东潮剧院一团到北京作新中国成立10周年献礼演出;同年《苏六娘》由香港鸿图影业公司拍摄成潮剧艺术影片。

年随广东潮剧团首次到香港演出;10月随中国潮剧团赴柬埔寨作文化交流访问演出,这是新中国建立后潮剧第一次受国家委派出国访问演出。

年《荔镜记》(即《陈三五娘》)由香港大鹏影片公司摄制成潮剧艺术影片。成功地塑造了苏六娘和黄五娘两个古代少女的形象。

年“文革”期间受到冲击。

年以演唱革命现代戏《龙江颂》的唱段“闸上风云”到北京演出。

年、年和年3次随广东潮剧团到泰国、新加坡演出。

年应法国《欧洲时报》邀请,访问巴黎、里昂,并应邀参加法国潮州同乡会成立周年庆祝活动,演出《梅亭雪》等折子戏。

年随团到泰国演出,主演《春草闯堂》。

年再次随团到法国演出,主演《井边会》;同年由其录音灌制的《井边会》唱片,获中国唱片公司首届金唱片奖,并获泰华报人公益基金会最佳艺术特别奖。

年随团到澳门演出,主演《辞郎洲》选场。

年到马来西亚演出,主演《梅亭雪》《辞郎洲》《苏六娘》等。

年已举办过从艺50周年晚会。

至今年过古稀的姚璇秋仍然活跃在潮剧舞台上,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为振兴潮剧作出贡献。

年2月16日下午三点,由广东潮剧发展与改革基金会、环球潮人网及环球潮人艺术沙龙·潮剧票友会主办的“潮剧艺谈”首期节目“璇韵秋声——姚璇秋潮剧艺术品鉴会”。

年2月1日,参加的《年春节戏曲晚会》在央视CCTV-11戏曲频道播出。[9]

个人风格

姚璇秋的唱功有深厚基础。她有一副天赋的好嗓子,又得名师指导,勤奋学习,有声腔演唱的正确方法。她发音自然,纯净大方,高音优美流畅,中低音圆润,音域较宽。“含咬吞吐”遵循传统的演唱规范。口形美观,咬宇清晰明亮,字字如珠,行腔宛转,收韵浑圆。

在古典剧目中,她演唱《扫窗会》“曾把菱花来照”唱段,这是一支传统曲牌体唱腔,有严谨典雅、抒情缠绵、一音数韵、起伏变化等特点,是难度较大的唱段,但姚璇秋能以情入曲,以曲传情,唱来古朴、委婉、优美、深沉,特别是演唱“正是愁人来听见寒蛰语”、“哎官人我的夫”等拉腔句‘更臻层次鲜明、细赋柔润、声情惧佳的艺术之境。

她演黄五娘唱的“暮春三月篙飞草长”和演苏六娘时唱的“春风践约到园林”,清新悦耳,感情真挚。

演陈壁娘时唱的“辞郎”、“送郎”、“忧国”、“殉国”唱段,凝重得体,嗓音亮而松,圆而浓,顿挫妥贴。在现代剧的唱腔中,她吸收了兄弟剧种的唱腔艺术和科学发声演唱方法,使声音明亮饱满,富有时代感。在演唱《江姐》的“盼亲人”、“这威迫”和“绣红旗”等唱段,高昂激越,字清声实,节奏紧凑,情感酣畅。

姚璇秋的演唱艺术,自然优美,声情融贯,有丰富的表现力。她在实践中形成的个人演唱风格,对潮剧演唱艺术有深刻的影响。

年7月2日,潮剧著名表演艺术家姚璇秋于广州逝世。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