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文联是新中国诞生后华南地区最早成立的文艺人民团体。年9月,华南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华南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广东省文联前身)正式成立,欧阳山当选为主席。年11月,广东省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广东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正式定名,由各文艺家协会牵头开展工作的格局开始确立。在座谈会上,6位文艺家代表结合各自的工作经历和艺术生涯,将文联70年的光辉岁月,娓娓道来。
文艺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潮剧艺术家姚璇秋说,岭南文化历史悠久,70年来,省文联坚持文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团结和引领全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创作生产出大量优秀文艺作品,做出了卓著的成绩。
从欧阳山、陈残云、秦牧、吴有恒、关山月、黎雄才、廖冰兄,到王为一、红线女、杨之光、罗家宝、梁伦……一代代的广东文艺家灿若星汉。目前,省文联共有44个团体会员,省级文艺家协会会员名。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文联组织和文艺家协会会员近30万人,这是文化强省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
“我亲身经历了文联从‘因陋就简’到逐步发展壮大的发展过程。年,我刚到文联工作时,无论是办公条件、人员素质、事业资源、活动开展还是社会影响,都是比较薄弱的”,原省文联主席、作家刘斯奋说,省委省政府将省美协、省音协和省剧协归并到省文联,以及建设广东文学艺术中心等几个关键举措,彻底稳定了文联队伍,大大充实了文联的事业资源,为开展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植根岭南深入一线孕育众多精品
70年来,一大批在全国有影响的精品力作在广东被创作出来。新中国成立初期有文学作品《三家巷》《羊城暗哨》《艺海拾贝》、美术作品《江山如此多娇》《艰苦岁月》《雪夜送饭》、戏剧《七十二家房客》《山乡风云》、舞蹈《三月三》《草笠舞》、电影《南海潮》《跟踪追击》等,它们叙写革命历史、表达朝阳气息,深刻影响了几代中国人。改革开放潮起珠江,广东本土影视崛起,《雅马哈鱼档》《海外赤子》《外来妹》《公关小姐》《情满珠江》《和平年代》《英雄无悔》全国热播;《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信天游》《弯弯的月亮》《涛声依旧》等广东音乐作品雅俗共赏、全民传唱;长篇小说《白门柳》荣获茅盾文学奖;美术强省的步子越迈越坚实,摄影大省的地位逐渐巩固。这些作品,是文艺家们植根岭南沃土,深入一线创作出来的。
“我12岁参加汕头文工团,跟共和国一起成长”,舞蹈艺术家陈翘说,“我最美好的青春扎根在海南30年。”“黎族人民质朴而多彩的生活也激发了我的灵感,让我创作了许多作品,构成了黎族舞蹈系列,受到黎族人民的喜爱和认可,也第一次把黎族舞蹈文化展现在国际舞台。”
“跟着文联组织的创作队伍,到西藏我写了《西域》,在东北我写过《长白山之冬》,这些都是跟着文联出去采风创作的收获”,作曲家郑秋枫说,“我们都是改革开放的亲历者、受益者,遇上这么好的时代,才让很多的歌曲被源源不息地传唱和流传下来,广东的音乐更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百花竞放、群芳争艳。”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卜松竹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图片记者卜松竹
通讯员:王宏芳
编辑:广州日报全媒体编辑李亚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