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仲明学子身体力行推广潮剧文化

潮剧是用潮汕方言演绎的一种古老的传统地方剧种,在对外文化交流和维系乡情梓谊中有着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呵护和培育这朵“南国鲜花”?韩山师范学院的一群大学生用实际行动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因碧桂园仲明助学金项目结缘的他们,在广东省仲明助学志愿服务促进会主办的“仲明薪火计划——首届大学生公益微创投大赛”中,成功申报了“追溯源·胶己人的潮剧”项目,以“潮剧小影”的身份为潮剧发展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仲明助学金受助学子合影(受访者供图)

因仲明结缘为潮剧而聚

“胶己人在潮汕方言里的意思是自己人,追溯源就是希望通过回溯的方式将潮剧这种艺术形式展现给大家,让更多的人走近潮剧,喜欢潮剧。”来自韩山师范学院大二化学师范专业的范慧琳这样解释这个名字。

谈及为什么会选择潮剧作为主题,范慧琳说:“潮剧是一种非常具有地区特色的艺术表演形式,我们希望用自己的行动为宣传和推广潮剧做一些努力。”来自汕尾的她自小便和奶奶一起看潮剧,对潮剧有着深厚的感情。

她的队友、同样来自化学师范专业的袁倩雅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潮剧“小白”,在此之前,她从未接触过任何形式的潮剧知识,甚至连一句潮汕方言也听不懂。除此之外,团队中还有来自经济与管理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的同学,年级从大二到大四皆有。

这样一个年龄和专业都有一定跨度的团队是如何组建起来的呢?事实上,团队中有4人是碧桂园仲明大学生助学金的受助者,他们通过这一平台相识,并于“仲明薪火计划”——首届大学生公益微创投大赛初期一拍即合,成立了这支以传承和发扬潮剧文化为核心的队伍。可以说,他们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都与碧桂园仲明公益息息相关。

目前,“追溯源·胶己人的潮剧”项目团队共有核心成员9人,分别负责底稿撰写、视频拍摄剪辑以及宣传等工作,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影者,所有产出的成果皆使用“潮剧小影”这一身份在各个平台进行传播。

“潮剧小影”团队在拍摄制作中(受访者供图)

从启动到成型半年来收获颇丰

“我们是五月开始申报,六月招募团队成员,七八月的暑假就开始联系和走访。”范慧琳向记者介绍道。实际上,前期的工作量巨大,需要搜集足够多的资料,筛选出可以走访的地点进行联络,因此团队除核心成员外,还招募了一些志愿者,形成了一支四十多人的走访团队。

但即便如此,过程也困难重重。袁倩雅提到,当下很多潮剧馆都面临着大大小小的经营难题,另一方面,因为当下年轻人接触到潮剧的机会越来越少,导致潮剧的传承也面临困境,很多从业者言及传承都不愿面对镜头配合采访……这些情况给团队的前期工作带来了不小的考验。

不过,在不断的努力与协调下,团队最终通过学校老师以及走访联系到了潮剧雅音学社、校内学潮剧的同学、潮剧馆负责人,完成了前期调研,并最终确定围绕青龙古庙文化广场、载阳茶馆、韩山师范学院潮剧雅音学社三个地点进行主要拍摄,同时对戏班人员、民众及来宾进行采访。

“我们的采访和拍摄的内容有五个类型:表演、变装、化妆、采访以及休闲。”袁倩雅给记者展示了团队的作品,其中包括潮剧正式演出的片段、后台对于演出者的采访,以及对潮剧知识的科普、后台化妆流程等,除此之外,团队还别出心裁地加入了工作中的点滴记录,让整个账号主体的呈现更加完整。

记者注意到在新媒体视频平台上共有14个视频,时长大多在两分钟以上,主要是对潮剧的内容以及采访的完整记录,而队员们进行再创作的混剪等作品则相对短小精悍。团队还会有意识地开展不同形式的创作,方便在各个平台进行针对性和差异化传播。

团队的付出收到了良好的反馈,袁倩雅表示,在视频下会看到一些留言,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潮剧的“真爱粉”,离开家乡后少有接触潮剧的机会,而潮剧小影为其提供了一个“过剧瘾”的平台。“他们会特别兴奋地告诉我们自己好久没看潮剧了,并鼓励我们坚持做下去,那时候就觉得自己做的事是有意义的。“袁倩雅这样说道。

在汇报中,团队统计了视频相关播放数据,化妆系列的平均时长最短,但平均播放量也是最高的,能够达到每个视频近八百次,而变装系列则拥有近百分之七十的播放完成率,这样的成绩对于一个刚成立不久、各方面都仍在摸索的团队而言已十分亮眼。

传播潮剧文化仲明学子在行动

仲明助学金是碧桂园董事局主席、国强公益基金会荣誉会长杨国强先生于年以母亲的名义设立的大学生助学金项目,面向广东省22所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提供资助,倡导大学生“受惠社会,回报社会,让爱薪火相传”。截至目前,仲明助学金共捐资万元,获助学生近1.2万人。

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受到资助的学生也不忘回馈社会。年,广东省仲明助学志愿服务促进会成立,它由获助学生自发成立,致力于推动仲明公益服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薪火相传服务社会。

今年5月,促进会发起“碧桂园仲明薪火计划——首届大学生公益微创投大赛”,鼓励大学生通过想法和实践促进乡村振兴,传承仲明助学的公益精神,自开赛以来,共有来自25所广东高校的名大学生参与其中,足迹遍布广东省14个地级市。经过重重比拼,共有六支队伍进入到了最后的决赛,其中就包括“追溯源·胶己人的潮剧”团队。

这份经历又给队员们带来了怎样的收获?袁倩雅表示因为自己从前并没有潮剧相关的知识积累,通过项目慢慢地感受到了潮剧的魅力,被演员的精神所感染,甚至也逐渐听懂了一些潮汕方言。

对潮剧累积了更多感情的范慧琳则有了一丝“使命感”,她表示通过参与活动对潮剧在当下的情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家乡汕尾的潮剧团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希望自己能够为传承潮剧尽一份力。

说到潮剧的未来,她们也从开始时的迷茫逐渐变得坚定。另一位来自旅游学院的同学黄嘉仪表示,项目还会继续下去,计划寻找一些曾经从事但现已放弃潮剧的人,讲讲他们的故事。她还表示希望通过传承唤起更多人对这种文化形式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3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