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有古戏剧艺人活动场所,票价2元,

有趣的灵魂都一样:爱生活、爱旅行、爱摄影、爱美食,与“珊珊三丫头”一起出发吧!

今天继续潮州的行程,这天早上,珊珊三丫头在韩江边看完日出,又吃过早餐后,便沿着潮州古城墙边上闲逛,当走到上水门,在城门对着的上水门街的拐角处,看到有一张海报,上面有许多文字描述,在众多的文字描述中,“外江梨园公所”几个字一下子就吸引住了珊珊三丫头的眼神的,因为在来潮州之前,我对这里已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也把“外江梨园公所“列为这次潮州行中参观的”景点“之一,正好遇上,于是,我便跟着海报上面的箭头路线提示,来到了“外江梨园公所”。

外江戏梨园公所始建于明代,但具体年份不明,现在看到的建筑是在清光绪年间大规格重修的,占地约平方米,是当时潮州地区外江戏各班及潮音班艺人集聚的地方。在清光绪末年,潮州府城有潮音戏等城内外戏班二百余班,除当地主打的潮剧外,还包括正音、白字、西秦、外江戏等四种,外江戏班鼎盛期,就把“外江梨园公所”作为这一剧种在潮州府城里活动和聚会的“大本营”,是研究潮州戏剧发展史的重要证物,也是广东省现存唯一一处古代艺人活动的场所,对研究潮州古代民间戏班的发展历程具有较高的价值,可以说这里是潮州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同时,外江戏梨园公所的主体建筑在建造和设计上充分融合了明清两代建筑风格,是潮州现存古建筑中的佼佼者。年12月,潮州市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一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也因为这样,喜欢传统文化的珊珊三丫头,这次来到潮州,又怎么会错过这样有意义的“景点“呢?

进入外江梨园参观是需要购买门票的,票价是2元,购票后会拿到一份关于潮州古城介绍的小册子。在进入内部参观前,珊珊三丫头在外面先参观了一下整个建筑,是斗拱抬梁式木结构,三间三进,宽12米,进深23米,布局十分工整。只见古色古香的大门顶上写着“外江梨园公所“几个字,大门两边的墙壁上刻着几副反映传统戏剧内容的浮雕,为整座建筑增添了浓厚的艺术色彩。进门有朱色木栅栏相护,再进去还有座木屏风,以精细的镂空雕刻工艺显示了潮州木雕的高超水准。我穿过木屏风,进入内部,只见主体建筑是硬山顶灰瓦屋面,夯土抹灰墙体,抬梁构架,装饰有木雕、彩画及嵌瓷等。其中一、二进有天井通廊,建造非常好,轩、厅、房三方紧凑成一整体。公所内见到六块石碑刻,锈刻昔日外江戏班如荣天彩、老福顺、老三多、新天彩及潮音老正兴班等戏班艺人捐资兴建修葺时间、芳名。这些碑刻,不仅仅是外江戏班各自经济实力证据,从中可见外江戏在粤东的兴隆与昌盛。

外江梨园公所是外江戏艺人集聚的地方。外江戏,即是广东汉剧,由湖北的皮黄声腔传播到岭南演变而成。明清时外江戏在广东有广州和潮州这两个中心,即广州府与粤东潮州府。年(清咸丰八年),潮州与汕头被开辟为通商港口,从而成粤东、闽西、赣南的主要港口和商贸集散地,潮汕地区也一跃成为粤闽赣交界地带的经济中心。按照“商路即戏路”的戏曲研究理念,戏班总会寻找经济发达、有观众基础的地域演出。粤东地区的经济繁荣,为外江戏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到了光绪元年,即年,潮州的外江戏班踊跃捐资,在上水门重建了“外江梨园公所”,就是我们今天参观的这里,用来作为外江戏从业者们的家园。重修之后,外江艺人就在这里交流和举行活动,是外江戏在潮州发展的平台。

后来,随着传统的戏剧市场走向萧条,曾热闹非凡的外江梨园公所逐渐冷落,到了年,被列为潮州文保单位,这里才重新勾起人们的回忆,也重新获得一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4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