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之年不言老奔走一生为潮剧

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23370.html
白癜风协会常务理事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523370.html
本文转自:南方日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著名潮剧表演艺术家姚璇秋因病于7月2日7时05分在广州逝世,享年88岁。姚璇秋一生为潮剧发展、弘扬与传承作出了杰出贡献,去世前几天还在为潮剧事业发展而奔波。6月26日在海南省海口市召开的第二十一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团长暨秘书长会议上,她代表汕头向广大海内外乡亲发出到汕头参加第二十二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的“之约”。姚璇秋此前多次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她曾反复提到:“我这一生都属于潮剧。像我这样的年龄,很多人都是在家安度晚年,我却依然为了潮剧事业南北奔波。但是为了剧种我愿意,只要潮剧有需要,我随时都会站出来。”采访时,面对记者提出拍摄录制潮剧身段、唱腔的要求,她也是来者不拒,精益求精地配合,让拍摄画面更完美。耄耋之年的她,举手投足间仍能窥见当年的舞台神韵。被誉为“潮剧金嗓子”将潮剧魅力带“出圈”姚璇秋被誉为“潮剧金嗓子”,在实践中形成独特的潮剧表演风格,塑造了一系列不同性格的舞台人物形象,主演的《扫窗会》《苏六娘》《荔镜记》《续荔镜记》《辞郎洲》《革命母亲李梨英》《梅亭雪》《万山红》《江姐》《春草闯堂》等剧目都成为潮剧经典。姚璇秋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代潮剧演员。“新中国成立后,潮剧面貌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姚璇秋曾对记者回忆,年,潮剧界正式宣布废除童伶制,烧毁所有卖身契,由此开启了改革。当时,喜爱潮剧的她曾担心在童伶制下会挨打,这一改革消除了她的顾虑。两年后,18岁的姚璇秋凭借好嗓音,加入正顺潮剧团,开旦行戏路。彼时正值剧本改革,涌现出众多好剧本。《扫窗会》成为她进入潮剧团后正式学习的第一出启蒙戏。她天资聪颖又学习刻苦,苦练8个月后学成。该折戏保存了潮剧比较古老的唱腔曲牌,做工严谨细致,是潮剧青衣行当中唱做难度较大的重头戏。《扫窗会》也让姚璇秋一唱成名。年,广东省举办首次戏曲改革工作汇报演出,姚璇秋被选中随潮剧代表团参加,表演了《扫窗会》和《玉堂春》,初展才华。年,潮剧有史以来第一次晋京演出,姚璇秋担当了其中的两台长剧《荔镜记》和《苏六娘》的主角。潮剧由此打开局面,开始到国内更多城市巡演,还走出过国门,到东南亚等地交流演出。姚璇秋也得到梅兰芳、欧阳予倩、郭沫若、老舍等文化艺术界大师的好评,将潮剧魅力带“出圈”。退而不休,化身潮剧传播使者姚璇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还不忘开拓创新。早在年、年,她就尝试“触电”,分别拍摄了《苏六娘》和《荔镜记》(即《陈三五娘》)两部潮剧艺术影片。在影片中,她成功塑造了苏六娘和黄五娘两个古代少女的形象。影片制作细腻,唱段缠绵,文辞雅致,讴歌了古人追求婚姻自由的勇气,也让更多人从荧幕上了解了潮剧。而后,她深入生活,钻研塑造现代人物舞台形象,又排演了《江姐》和《万山红》等现代戏,艺术造诣日臻完善。上世纪70年代末,潮剧发展面临人才青黄不接的问题。姚璇秋率先承担起培养青年人才、传承经典剧目的职责,培养了第二代接班人吴玲儿等新秀。师生在教学相长中探寻艺术真谛,潮剧的灵魂和精神由此得以薪火相传。年,姚璇秋从剧团退休,可她退而不休,继续参与公益演出以及指导学生。年,姚璇秋被评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年获广东省首届文艺终身成就奖。她化身潮剧艺术的传播使者,不遗余力地培养潮剧人才,为潮剧传承发挥余热。广东潮剧院有新作品,她一定到场支持。已定居广州的她每年往返汕头不下10次。疫情防控期间,也在广州通过语音、视频指导演员排戏。多年来,经姚璇秋“传帮带”的一批批学生已成长为潮剧表演界的中流砥柱。在“传帮带”的过程中,姚璇秋也不忘教导学生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做德艺双馨的文艺工作者。她曾深情寄语潮剧工作者:“希望你们爱这个剧种,喜欢潮剧,不忘初心,好好学习,将来也要把潮剧一代一代传承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5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