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市,这个城市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这里的景色,而是它的人文。
潮州景点,我比较喜欢的是广济桥,走在上面,看着桥四周景色,有一种特别的兴衰之感,凤凰洲至今草木茂盛,韩江依然滚滚流,却已经不见古人的背影。这座只有米长的大桥,却经历了数百年历史的冲洗,横卧在韩江上。这条桥凝聚了多少古人的智慧啊,在结构上,二十四桥,二十楼台,亭台楼阁,各具特色,真不愧我国古代四大名桥之一的称号还有一个景点我比较喜欢的是韩文宫祠,它是纪念韩愈的。关于韩愈被贬潮州的经历,可能最为熟悉的是它的两首诗歌《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和《谏迎佛骨表》,尤其是前一首。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瘴江边”正说明,古代的潮州,瘴气严重,不太适合居住,外人过来容易水土不服。
韩文公祠据说建造于北宋年间。宫公祠背靠韩山,面临韩江,依山靠水。据说祠前的那棵橡木是韩愈手植。枝繁叶茂,开花季节,红白相间,煞是好看。现代诗人舒婷,赞橡木为不渝的爱情,流露出喜爱之意。而历来潮州人却效仿韩愈,以花之繁稀卜科名。很多这里的家长望子成龙,临近中考或者高考就会前来求拜。祈求子女考试中旗开得胜!
潮州人非常注重教育,每年高考学子成绩在广东相对拔尖,和这里的教育离不开。这里的中学基础教育在广东名列前茅。就算公考也是非常出名,出名了的内卷。很多外地考生对潮州“望而生畏”。学子善学,离不开家庭的教育理念。潮汕人喜欢经商,但是赚钱会兼顾孩子的教育,赚钱也会为子女更好的教育条件。因为他们深知,做生意赚钱不易,极其不稳定,所以他们更希望将来子女找稳定工作。现代的潮汕学子学习自觉性也是杠杠的。在这种文化传统下面,潮州历代文人进士举人甚多,学习风气保留至今。如果你去过牌坊街街,就会有更好的理解。
潮州人除了重文,也重家庭观念,孩子的教育是一方面。注重团圆也是一方面。潮州人这点和温州人可能不一样,温州老板大多不拖家带口的,喜欢只身奋斗,要么等到衣锦还乡,要么自己吞糠咽菜。潮州老板,尤其做小生意的,哪怕是去外地发展,也喜欢将家人留在身边,哪怕开夫妻店,也是彼此分工安排得妥妥当当。以前我在广州,见到街边隆江猪脚饭店家,很多都是家庭老人小孩都在旁边的。有苦同当有难同享,虽然不见得能赚很多钱,但是一家团聚,其乐融融,家庭事业两不误,真的挺好的。也正是有家庭稳定的大后方,一些潮州商人才会放手一搏,最终成为大富商的吧!潮州大老板多,应该和这方面也有一定关系的吧?!
另外潮州人有一点还是我比较喜欢的是,饮茶的风气。潮州的工夫茶可真的是出了名,和日本的茶道可以媲美。以前我在广州茶叶公司做过两年文案策划,偶尔会自己泡茶喝,虽然没有真正学会潮州功夫茶的精髓,但是具体一些流程还是懂得。比如关于选茶,洗茶,淋罐,泡茶,分茶,敬茶等都是有所了解的。但是关于专家口中的那种“关云出山”,“悬壶高冲”“韩信点兵”等等之类的妙语也只是听说。不过和典故关联,简简单单的一泡茶,也似乎更有文化底蕴了。只是平常的潮州老百姓不太讲究这些,不像一些专业茶艺师一样,将过程的优雅展现得淋漓尽致。八大步骤,有时会简化,把真正的功夫放在饮茶上,用以茶余饭后的消遣或者是招呼客人也好。街边无论是做生意的还是家庭,都会摆上一套茶具。
潮州人把吃茶当成一种日常生活的方式,不说饮茶,而说吃茶,奥秘就在这里。我们外地人饮茶,可能把喝茶当做一种点缀,可有可无,或许招待客人,才把收起来的茶具摆上,喝上几口。潮州人吃茶是日常,对于很多潮州人来说,如果有几天不喝茶就会觉得浑身不自在。上了茶瘾,就像烟瘾一样。我曾经也有过一段肆茶成瘾的经历,这种感受我懂!
潮州人见面经常说,来吃茶。做生意或者工作闲暇之余就喝茶。在广州我几次去潮州朋友家里,他每次一见面都说,来吃茶!不管什么事情,就算前天才跟他闹了矛盾,或者你有事求他,他找你商量事情,都会让吃茶作为气氛铺垫。这是潮州人的一种生活态度和处世为人的方式。吃茶不仅仅是品茗,更有很多智慧。看着茶叶在盖碗里翻滚,沉浮,潮州人泡茶的功夫之间,从容不迫淡定洒脱,颇具有茶叶精神的精髓。
潮州人除了工夫茶,还有潮剧和木偶戏,不过我对此不是很了解,在此就不说了。有懂得的谢谢评论区指导!
现在的潮州虽然城市比较落后,但是各地各行各业都活跃着潮州人的身影,无论是经商或者从仕,科研,他们都用着自己的智慧,赢得别人的尊重。潮州是广东典型的地穷人富的城市,在外地潮州籍的富人比比皆是,人均家庭收入在广东也是名列前茅。看过一个统计表,新加坡的富豪榜祖籍潮汕的富商占了很大一部分。不过潮州人才外流却是一个比较严峻的现象,所以潮州发展比较慢。潮州为什么留不住人才,这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