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下午1时左右,像往常一样,趁午休的间隙,谢英源在社交媒体上上传了他近期欣赏的潮剧片段——《京城会》。
他对潮剧的喜爱,从年少懵懂到而今知天命,跨越三十余载,从未改变。祖籍揭阳的谢英源,虽自小成长于新加坡,但源于父母对潮剧的热爱,他的童年更多时候是浸润在悠悠的潮州戏曲古韵之中。“父亲母亲喜欢潮剧,从小就听这些戏,是从小培养起的爱好。”而提及最喜欢的戏,谢英源脱口而出,是郑舜英老师表演的《莫愁女》。
潮剧《莫愁女》剧照。潮州市潮剧团供图
潮剧名角郑舜英,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潮剧代表性传承人。她在潮剧《莫愁女》中,通过委婉凄楚的唱腔,精妙的步法身段,将聪慧善良、多愁善感、以死反抗不平世道的莫愁这一角色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引起了广大观众的共鸣。郑舜英也被亲切地称为“莫愁妹”。在新加坡演出期间,她更是让万千狮城戏迷为之倾倒。
谢英源便是她的狂热戏迷之一。谢英源回忆,年,19岁的他随家人到新加坡嘉隆剧院观看潮剧时,就被郑舜英在《莫愁女》中的精彩表现深深吸引。时隔30多年,他仍记忆犹新,“感觉很好,整部剧的故事结构,情绪的铺陈以及表演者情绪的拿捏,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
可能他自己也没想到,他对潮剧和郑舜英的表演的热爱,竟能一坚持就是30多年。喜爱摄影的他拍下了很多郑舜英等人演出的照片,时不时通过微博和中国网友分享,并由此结识了几个志趣相同的戏迷。年12月,他从一个汕头戏迷那里得知有机会见到郑舜英,欣喜若狂。谢英源特地带上他多年来作为现场观众和郑舜英的所有合照,不远万里从新加坡赶到潮州市潮剧团,只为见郑舜英一面。这次见面虽然只有短短的2个多小时,但却让谢英源有机会把20多年的“追星”经历向他的偶像倾诉出来。多年后,郑舜英说起此事,也深深感动。
次年,为庆祝泰国潮安同乡会成立90周年,郑舜英所在的潮州市潮剧团赴泰国,为当地居民献上连续10天的精彩表演。谢英源闻讯特地请假飞到泰国,十场演出,一场不落。他说:“只要时间和能力允许,老师的表演我都会去看,能看多一场是一场。”最让谢英源惊喜的是,时隔28年,他终于再一次看到了现场版的《莫愁女》,这令他感慨万千:“我很难形容那种感觉,既兴奋,又紧张,还很期待。”
谢英源年轻时与郑舜英的合影。受访者供图
像谢英源一样热爱潮剧,对潮韵潮乐念念不忘的人,在新加坡甚至是整个东南亚圈不胜枚举。但新加坡并非每天都有潮剧表演,一些潮剧爱好者便萌生了从中国获取潮剧线上资源的想法。他们通过中国的网站下载潮剧,并上传到社交媒体上与其他南洋剧迷分享,谢英源也是其中一员。从年3月开始,他在社交媒体上孜孜不倦地分享了包括《告亲夫》《柴房会》《陈三五娘》等近个潮剧片段,视频总点击量超过35万。他说,希望通过他的分享,能让更多人感受到潮剧的魅力,并对潮剧有更深刻的理解。
正如潮州市潮剧团团长郭明城所说,潮剧就是联系潮人乡情的纽带。
在新加坡,个人、团体和政府,都在通过自身的努力传承潮剧文化。沈炜竣化被动为主动,带领潮剧走出庙宇;黄剑丰改编小说,让《情断昆仑剑》火爆新加坡;苏章恺撰写《潮声留影——新加坡潮州戏曲回忆簿》,致敬潮剧前辈,传播潮州戏曲文化;南华潮剧社(原南华儒剧社)汇集来自不同岗位的热爱潮剧的表演者,让潮韵潮乐走入社区;新加坡政府则将潮剧纳入国家的文化发展规划,举办各类活动,让潮剧进社区、进校园,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欣赏潮剧、了解潮剧的机会。
不止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对潮剧念念不忘的侨胞亦不可计数。正是他们对潮州戏剧的执着和热爱,使潮剧文化得以在异国他乡薪火相传。在南洋缱绻星空下,悠扬的乡音乡韵,抚慰着万千游子的思乡之情。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来源:南方+-创造更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