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是座魅力之城,潮州话、潮剧、潮州工夫茶、潮州菜、潮绣等无不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还有潮州肠粉、牛肉丸、粿条、春饼......额,不好意思跑题了,今天我们要说的是潮州工夫茶。
常听人们说,潮汕地区人家几乎家家都摆设一套功夫茶具,只要一有空,潮汕人就很自然地泡上一壶茶,和家人谈笑风生,度过闲暇时光。
刚开始我有些讶异他们对茶的痴迷程度,当我得知潮汕的同学会备一套茶具在宿舍,而“有空来喝茶”则是他们谈话中说得的一句话的时候,这我才意识到,茶在潮州,像是米一样不可或缺的存在。
而整个潮州就是个大茶馆,处处都是特色,那么在哪儿最能代表潮州呢?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走街串巷,爬山涉水,努力地在潮州寻找一处这样地方,想在那摆上一道“最潮州”的工夫茶席,接着我们发现了6个宝藏地点,一起来看看究竟是哪六席?
湘子桥
第一席设在湘子桥,是因为它的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艺术的结晶,让人心生敬仰。
当然啦,也是由于这里清晨至夜幕降临的景色,依旧壮丽迷人。
尽管湘子桥已经有多年的历史,并且经过多次重修,但现在依然有昔日的模样。
当暮色四起,湘子桥河岸就摆起了海鲜大排档,本地人常常会拖家带口、呼朋唤友地来这里选一张最简单的桌子坐下,看夕阳落下来。
然后慢慢看着湘子桥四周的亮起灯来,这样的惬意闲暇,得来尤为简单,但快乐也来得那么简单。
过去,清晨晨雾未散,湘子桥上便是“人语乱鱼床”。
哪怕是现在,桥上的茶亭、商店也依旧和潮州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潮州人依然喜欢在桥上和两岸散步,坐在大排档里叫一个牛肉丸火锅。
哪怕壶里是最普通不过的茶叶,也能以美好的一天收尾。
城墙
沿着湘子桥往回走,便是潮州的古城墙了。
潮州的城楼携着点点旧时老潮州的记忆,即使滨江大道上车来车往,也还容许人在此做一场旧梦。
如今的城墙已经不是宋代的低矮土城了,经过几次重建,城墙已经延绵八里了。
慢步登上城墙,一边是现代化的滨江大道和缓缓韩江,另一面则是骑楼老城,牌坊街上的小吃小铺。
城墙顶上宽阔平坦,野草成片成片地长,倒也有几分古典意趣。
天气好的时候,潮州人在城墙上慢跑,或带本书坐在城垛上看,或带上野餐布和食物,来一场城墙上的野餐。
潮州人总是会享受的,他们的生活节奏跟韩江水流一样缓慢,揣摩着生活里的细小乐趣,把日子过得自在。
在这里一杯接着一杯茶喝下去肚,茶渍染了朱泥壶,也沾满了茶香。
一晃,儿时在这里奔跑的孩儿,今日已经长大了。
开元寺
下一站是开元寺,在潮州,信仰是多元化的,处处可见香火,家家摆放各种神龛和神椟。
有了敬畏,平日里喝茶,潮州人也会格外遵从传统规矩,从主泡的身份、拿茶的次序、喝茶的动作,举手投足间都有讲究。
从城墙下来进到开元寺,香火鼎盛,人满为患。
整座寺院保留了唐代平面布局,又凝结了宋、元、明、清各个不同朝代的建筑艺术,避开进香人群就能走进藏经楼,小庭院里古木参天而起,石阶上青苔染绿,隐隐传来诵经的声音,让人的心一下子就在红墙上安静下来。
一堵红墙之外就是旧城的芸芸众生,各种小店铺小营生店比邻。
一棵菩提树长势有些高,落下叶子飘在墙内的古刹地面,同时也落在了墙外的柏油马路上。
此时,老和尚在开元寺里泡茶,红墙之外卖鼠壳粿的老陈也开始烫杯,一片叶子就这样见了众生。
己略黄公祠
走过开元寺,沿着那些还有着木制八卦门的骑楼下人家,就来到了己略黄公祠。
这里是国家级的重点保护单位,从遗留下来的痕迹也能想象当时宗族的势力和繁盛。
在几略黄公祠,抬头便见“潮州木雕第一绝”的木雕作品,尺牍之间圆雕、沉雕、浮雕、镂空雕数种技法齐发,看张羽煮海,看水漫金山,一段段故事和时空层叠体现,精巧之余又露了朴拙大气,用喝完一泡茶再煮一壶水的工夫还不能够看完全部。
罢了,古人这番雕刻的工夫,边品茗边欣赏也是极好。
西湖
离开旧城往西湖走去,在这个本来就闲适的城市里,西湖反倒呈现某种明媚精神。
湖面倒映的除了堤岸绿树以外,更有周边的霓虹楼影。
最著名的处女泉据说是潮州泡茶最好的水,当然也不过是一说。倒是现在在处女泉旁边设了茶座,水色潋滟之下,心情舒畅,杯里的茶也会好喝几分。
虽在潮州,喝茶规矩多,讲究也多,但他们不追求高、雅、清、幽等这样格调的喝茶空间,喝茶之风常以朴实为主,就连这处女泉边的茶座也格外质朴,或许也是因为潮汕人从容自在的喝茶态度,地方喝茶之风大大盛行。
叫水坑
若要在潮州找个最雅的喝茶去处,很多都推荐你去“叫水坑”。
叫水坑是个村庄的名字,名字的意思是“水声响”,这里拥有潮州保存得最好的原始森林。
上山的路径是水道,小溪水流并不大,两旁的大石上长满青苔和菌种。鸟鸣声时而响起,路旁还有些还生的野果,沿着竹林和茶园往村子西北走,有三条纵向平行的小溪,溪水从四壁上飞泻而下,形成了瀑布。
于是就效仿了古人,带了各色玩意,择一块大石坐下,烹水泡茶听水响,心无旁骛,在这里脑海抛去了一切不快,只留我与茶在,听听自然溪水声,倒也是雅致了。
这我们一路上喝了一道又一道的凤凰单丛,记忆力不止是白玉令在滚水里哗啦哗啦翻滚的声音,还有我们走街串巷遇到的每一张面孔,沿途路过的风景人文,这些零零碎碎的片段,都无不体现这座城市的地方特色。
而潮州人素来懂得粗料精做,作为工夫,包括工夫茶之所以配上工夫二字,也带足了潮州人的讲究。
炭要用乌榄的核方才无烟雅致;小风炉要距离主人7步之遥水温取到席上才刚好适用;朱泥壶要薄如纸,连若深杯也得玉一样光洁;砂銚的盖子在水滚的时候要懂得噗噗噗地跳......
而这些器具在潮州人的讲究之下,也变得格外有韵味。
风炉、朱泥壶、杯子、砂銚等器具在几经变革后,至今仍保留在茶桌上,是成就了一盏盏好茶,是成全了饮一杯工夫茶的怡悦心性,也是不负一心只想泡出好茶的人。
▽点击下方购买潮州茶具▽
作者
茶道君
资料来源
《茶源地理·潮州》
图片来源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