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流淌在我的血液里

落成于年的韩江家庙,是马来西亚槟榔屿潮州会馆属下的祠堂。受访者供图

林玉裳在喝工夫茶。姚佳烁摄

近日,首届“广东省友谊奖”颁奖仪式在广州举行。潮州市湘桥区聘任的文化顾问林玉裳获此殊荣。

林玉裳是马来西亚槟城州乔治市出生的第三代华人,在年央视节目《国家宝藏》上,曾担任广东省博物馆“潮州金漆木雕大神龛”国宝守护人。多年来,她致力于保护修复当地古迹遗址、复办槟榔屿潮州会馆潮乐及潮剧组、发动及协助成立潮艺馆,向海外友人宣传推介潮州文化。由她主持修复的韩江家庙,成为全球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的潮式建筑。

“潮州文化流淌在我的血液里。”在与林玉裳的对话中,她总是强调着这一句话。对她来说,潮州文化意味着什么?参与修复以潮州母亲河命名的宗祠——韩江家庙,又有哪些故事和感触?南方日报走近林玉裳,在对话中感受那一颗热爱潮州文化的赤诚之心。

●董志豪

潮乡情结修复海外潮人家庙

南方日报:马来西亚槟城的韩江家庙有哪些东西带有潮州文化的元素?韩江家庙对您的成长意味着什么?为什么会这么热爱潮州文化?

林玉裳:我的祖籍是潮安浮洋,虽然生在马来西亚,但潮州文化一直在我的身体中流淌着。我有着潮州的DNA,我会很自豪地说自己是潮州人。

当初爷爷从潮州到马来西亚的时候,身上没有带什么贵重的物品,只有一把二胡、一本潮语书。成家立业后,他始终不忘自己是潮州人。在我们家,大家都讲潮州话、吃潮州菜、喝工夫茶、唱潮州音乐。在家庭氛围的熏陶以及爷爷的影响下,虽然身在异国他乡,但潮州文化早已深入我的心中。

我小的时候,爸爸是潮州会馆潮剧组的司鼓,大家经常去到韩江家庙练习。落成于年的韩江家庙,是马来西亚槟榔屿潮州会馆属下的祠堂。在初建时,韩江家庙便应用了来自潮州的材料、工匠及嵌瓷、灰塑、彩绘等工艺。

而我从5岁开始,就跟着爷爷一起打潮州瑶琴、吹笛子,每天有空也会去韩江家庙练潮剧、潮州音乐。后来,我的父母在我十六七岁时相继离世。为了完成大学学业,我向韩江家庙申请奖学金,靠着韩江家庙的资助才读完了大学。因此,我是在韩江家庙的庇护之下成长的,没有韩江家庙就没有今天的我。当韩江家庙主席邀请我参与修复时告诉我没有报酬,我仍旧答应了下来,因为这是我对韩江家庙的回馈。

南方日报:为什么要修复韩江家庙,你们付出了哪些努力?

林玉裳:经历一百多年间,韩江家庙因曾经不同的用途而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当时,韩江家庙中殿的屋顶已经塌下,不少大梁已经全部中空。韩江家庙的董事们决定开展修复工作。

其实我大学学的是化工专业,对于建筑没有一点经验,但出于对潮州文化的热爱,我参与到了韩江家庙的修复中。

年,我无意间看到修复方案,发现方案将很大程度毁坏原有建筑。为此我失眠了好几晚,觉得必须采取行动去挽救。每个周末我都会到韩江家庙去拍照,希望把古迹的每一个部件都记录下来。后来,我给韩江家庙的会董主席们写信,利用参观古迹的方式,巧妙地让他们意识到韩江家庙古建筑的重要性。

东西坏了做新的容易,但要把文物修复回原来的模样却并不简单。因此,在动工修复之前必须做许多文件的记录。年接任修复顾问的工作后,我向朋友借来很多有关中国建筑的书籍进行学习研究,三次飞回潮州实地考察,向老一辈工匠艺人请教,才拟出了韩江家庙的修复方案。

我们依据国际的古迹修复准则,保留原来的建筑形式、建筑结构、建筑材料以及原来的工艺技术。年,经过精心修复的韩江家庙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奖,成为全世界第一个得到该奖的潮州家庙。

传承推广用心讲好潮州故事

南方日报:除了助力韩江家庙的修复,您还通过哪些举措推广潮州文化?

林玉裳:文化遗产的保护,涵盖了有形及无形的方方面面。其实,在韩江家庙的修复前,我们一直在不间断地举办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

年10月13日,我们与马来西亚的电视台合作推出潮州文化节目;年举办潮州美食比赛,举办“古月照今城”文化嘉年华以及文化展示等活动。我们还在当年成立新的潮剧组和潮乐组,欢迎不同籍贯不同年龄段的人参加,吸引更多人了解潮州文化、爱上潮州文化。

韩江家庙修复后,每到重大节日我们都会举办富有潮味特色的活动。在年1月16日,潮州会馆以韩江家庙的名义给UNESCO文化遗产导师工作营的参与者举办了欢迎晚宴。当晚,大家用潮州瓷器品潮州美食,喝潮州工夫茶,还为嘉宾们演出潮剧及木偶戏。

除了在海外宣传潮州文化,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也与广东省、与潮州市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年,我被《国家宝藏》栏目组邀请为“国宝守护人”,在节目中介绍韩江家庙修复工作,把“潮州金漆木雕大神龛”的文化内涵作了详细的诠释。

“金漆木雕大神龛”是广东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之一,国家一级保护文物。从制作工艺上讲,“金漆木雕大神龛”做工极其精湛,上面刻画的内容非常丰富。梅花鹿和仙鹤的图案,寓意官运亨通和长寿;喜鹊飞上梅花梢,寓意喜上眉梢;神龛上雕刻有潮剧《六国封相》的元素,它们都体现了潮州人的习俗和文化。在精神层面,“金漆木雕大神龛”更是凝聚起潮州人的载体。当时节目组找到我,让我讲述“金漆木雕大神龛”故事时,我欣然同意。

同时在潮州本地,我先后被聘任为潮州市侨联顾问、湘桥区文化顾问、湘桥区海外联谊会理事会顾问,为潮州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潮州文物古迹修复工作建言献策。

南方日报:对于获得“广东省友谊奖”这一荣誉,您有何感受?接下来您将如何担任好湘桥区文化顾问一职?

林玉裳:对我而言,广东省友谊奖是一份特殊的荣誉。这份荣誉不仅代表着个人的成就,更代表着对我们祖辈父辈们在异国他乡不弃不舍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肯定。我会一如既往地珍视这份友谊,为中外友谊搭建更多的桥梁,促进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深入发展。

同时,既然担任了湘桥区文化方面的顾问,就应积极为推动湘桥区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未来,我将不遗余力地为湘桥区、为潮州古城发展出谋献策,多举措宣传推介湘桥区和潮州古城,让潮州文化走出去。

建言献策潮州后代应扩充文化储备

南方日报:对于潮州古城古迹活化再利用,您有何建议?

林玉裳:潮州古城古迹活化再利用,一定要保留住它的烟火气。对于城市的发展,很多人有一个误解,他们认为发展就必须把古建筑拆掉建高楼,但发展的真正本意是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如果一座城市只有建筑而没有居民,就犹如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

回到潮州后,我一直住在古城里。踏进古城,我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回到了潮州,这里有亲切的潮州话,并且最重要是有烟火气。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已经从最基本的衣食住行上升至精神文化层面的追求。然而不少城市因为过度追求发展,把原本的古迹推倒重建。难能可贵的是,在这个时刻潮州不仅保留着众多古迹,还完整地保留着区域内的烟火气。

南方日报:潮州应如何再发力,进一步讲好潮州故事?

林玉裳:我很喜欢看祠堂。在潮州的几天,我游览了潮州古城南门外的谢氏宗祠,还去到官塘镇陈氏大宗庙和青龙古庙。这些建筑都保留着潮州建筑的特色,但令人遗憾的一点是,一些居民以及祠堂负责人对于自己宗祠的历史并不了解。试问我们潮州人都不保留自己的潮州文化,要等谁来替我们保留?

在谢氏宗祠,我一看到世德堂便雀跃不已,再看到楹联上的“江左”、门上的“芝兰、玉树”,便问他们的祖先是否为东晋宰相谢安,而负责人却说只知是来自潮州的祖先谢麟。回到客栈后我查阅资料,发现谢麟是谢安的第十八代裔孙。

对于如何对外讲好潮州故事,我认为潮州本地人应该深入了解和挖掘与本地文化有关的内容,让后代继承好优秀的传统文化,扩充文化储备,才能游刃有余地将潮州文化输出到全国乃至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667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