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阳捷和工业中学旧址。资料图片
年,郑翼之先生(右一)偕夫人郑饶少霏女士参加揭阳捷和工业中学落成庆典。资料图片
玉浦翼之中学。资料图片
年3月,郑翼之先生偕夫人郑饶少霏女士参加捷和工业中学落成庆典,并欣然为学校题词“培育英才,榕城之光”。
“余旅居海外四十余载,年初回梓一行,深得家乡政府官员及乡亲的厚待,十分动人。目睹家乡各业兴旺发达,甚为欣慰。为促进家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有利培英育才,本人乐意捐赠万港元,兴建捷和工业中学一所。”这是年,揭籍旅港实业家郑翼之先生写给揭阳县人民政府的信函,表达他为家乡兴学育才的赤子情怀。截至年,郑翼之先生为建捷和工业中学共捐资万港元。
郑翼之先生扶助捐赠的公益项目遍及揭阳城乡:医院、医院、玉浦翼之中学、揭阳捷和工业中学、市机关饶少霏幼儿园、医院、揭阳学院、揭阳一中、揭东区磐东棉洋村水厂及学校……都留下他惠泽桑梓、造福后代的爱乡印迹。
奋斗追求成就鸿业
年辛亥革命爆发的这一年,郑翼之出生于揭阳榕城破门楼郑。在四兄弟中,他排行第三,大哥郑植之(郑植之事迹刊载于本报年4月25日07版《郑植之:首开揭阳机械工业之先河》一文),二弟郑则耀,四弟郑荣之。父亲郑功毅在榕城韩祠路开设打铜器铺,取名“捷和”,寓意“捷足先登,和衷共济”之意。翼之8岁那年,父亲去世,家境更为贫寒。小小年纪的翼之,跟着哥哥们做工帮补家计。年,大哥植之为谋求发展,只身远涉泰国,在一家打金厂场做工习艺。年,学有所成的植之辞工回国,带领全家老少,沿用父亲留下的“捷和”招牌,把小作坊扩建为家庭工厂,并洞悉市场需求,专营制造各式徽章。由于物美价廉,守信按约,“捷和”声誉鹊起,产品供不应求。年,郑翼之被大哥派往汕头创办南华钟厂,成为华南地区造钟的首创者。年,郑氏兄弟在榕城北窖创建“捷和五金厂”,首开揭阳地方机械工业之先河。
为做大做强五金厂,郑翼之往广州协同和机器厂拜师学艺。广州协同和机器厂创建于年,前身是清宣统三年()由陈沛霖、陈拔廷在芳村大涌口开办的协同和碾米厂,年与何谓文合股扩大成协同和机器厂,扛起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大旗,中国第一台柴油机就诞生于此。翼之在协同和机器厂刻苦钻研,努力掌握五金机械工业生产技艺和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为日后“捷和”大展宏图积淀本事。
年,郑氏兄弟到广州设厂制造铁床等金属家具,开创出新局面。翌年,他们又在香港铜锣湾创建香港捷和制造厂。抗日战争爆发后,郑氏兄弟转型生产防毒面具、钢盔等军需品。国难当头,他们苦心经营企业,殚精竭虑为中国抗日军队服务。其民族大义,爱国情怀难能可贵。
年,日本投降后,郑氏兄弟迅速重返香港。为适应战后生产建设之需,郑氏兄弟利用废旧铁片制造油罐,并经港府批准打捞海上沉没舰艇、船只,并将之与陆地炮弹壳作为原料制造金属用品。该厂的拆旧洋船、钟表制造、辘铁厂生产圆铁均为香港首创。因此,当年捷和厂被香港工业界人士视为引进外国新技术、发展香港工业多元化运动的先驱,捷和产品远销世界各地。香港有关报道,称郑翼之是“一位白手兴家,一个奋斗成功的典范”。他却自谦地说:“一生没有升迁,职位就是厂长,新厂长变老厂长。”
在郑翼之的餐厅挂着一幅国画:一个老者举着一面锣,边敲锣边指点四只小猴子演戏,落款是“不管你愿意不愿意,要吃饭就得变把戏”。他曾诙谐地对来访的原揭阳市副市长孙锐卿说:“我是老者,四只猴子就是我的三男一女。我教他们,要吃饭就得变戏法,要有所建树就得把戏常新。”他接着说:“在社会上,没有奋斗和追求,人就无法生存。”他常常勉励后辈:“一定要勤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不要好高骛远,只要有创意,做事肯投入,又肯下功夫,一定有出人头地的日子。”
乡音无改故土情深
郑翼之既是办实业的行家,又充满仁爱之心。他曾任香港九龙揭阳同乡总会荣誉会长。年,郑翼之创立“捷和郑氏基金会”,在香港多家院校设立奖学金和助学金,历年来,受惠学子多不胜数。
郑翼之对揭阳满怀故土深情。年,太平洋第七号强台风正面袭击揭阳,造成严重损失。郑翼之与邱子文先生(邱子文事迹刊载于本报年5月16日07版《邱子文:艰苦创业报国利民兴学育才造福桑梓》一文)带头捐款,支持家乡人民重建家园。在他们的带动下,众旅港揭籍乡亲共捐款30余万元,由揭阳旅港同乡会慰问团携款回揭阳慰问受灾群众。
年,郑翼之捐资兴建玉浦翼之中学。年,他回到阔别40多年的家乡,乡音无改,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几天的聚会,他总是陶醉在浓厚的乡土深情之中。在翼之中学落成典礼仪式上致词时,他激动地朗诵起“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唐诗名句。回香港后,他情不自禁地致函揭阳县政府,函中说:“余旅居海外四十余载,年初回梓一行,深得家乡政府官员及乡亲的厚待,十分动人。目睹家乡各业兴旺发达,甚为欣慰。为促进家乡教育事业迅速发展,有利培英育才,本人乐意捐赠万港元,兴建捷和工业中学一所”。为建好学校,郑翼之亲审设计图纸,亲督供运主要建筑材料,并把高标准定位贯穿到每一道工序、每一个环节之中,努力为学校打造一流的建筑品质。
年3月,郑翼之偕夫人郑饶少霏女士参加捷和工业中学落成庆典,并欣然为学校题词“培育英才,榕城之光”。截至年,郑翼之为建捷和工业中学共捐资万港元。
揭阳捷和工业中学前身是成立于年的揭阳县红旗中学,原校址在揭阳孔庙东侧,校舍是破旧平房,办学条件极为艰苦。为助力家乡教育事业发展,年,郑翼之捐资在榕城区进贤门大道中段建设新校区。为弘扬翼之先生及其家族的善举,原揭阳县委、县政府将学校更名为“揭阳捷和工业中学”(以下简称“捷工”)。“捷工”是广东省第一所华侨捐资创办的职校,因办学成效显著,年被教育部批准为首批国家级重点职中。
年10月,为响应中央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号召,也为彻底解决“捷工”校园占地面积不足的问题,揭阳市和榕城区两级政府共投资1.3亿元,在榕城区梅云吉荣路中段兴建占地亩的“捷工”新校区。年7月,经揭阳市人民政府批准,“捷工”易名为揭阳捷和职业技术学校。年8月,新校区全面建成交付使用时,“捷和郑氏基金会”捐资万元,以作学校购置教学设备。
该校副校长林丽娜告诉记者,如今的揭阳捷和职业技术学校,其办学效益、办学档次以及社会知名度都有了极大提升,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的示范作用日益凸显。学校以“文德捷和、文艺捷和、文化捷和、文明捷和”的“四文建校”为办学特色,将培养学生“性格开朗、兴趣广泛、一技之长、社会欢迎”作为目标,形成“学历教育、社区教育、技能培训、联合办学、校企合一”的“五位一体”办学模式,现开设的13个专业中,有3个省级重点专业和4个省级双精准建设专业。办学几十年来,学校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具有专业技能的实用型人才。这些学子带着他们在学校学到的技能,也带着捷和艰苦奋斗的精神,投身工业建设大军,去实践、去提高、去奉献,他们中的不少人已成长为工厂、企业的骨干。近年来,学校先后获得“广东省安全文明校园”“广东省依法治校示范校”“广东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全国职工教育培训优秀示范点”“揭阳市电商培训优秀单位”“广东省‘五四’红旗团委”等多项殊荣,成为粤东中等职业教育一颗璀璨的明珠。
郑翼之不仅热情捐款建校兴学,还十分关心学校建成后如何办好的问题。为此,他又捐款万港元建成一座6层的“安乐宾馆”(今已拆除辟为揭阳市儿童公园),将其经营收入作为翼之中学和捷和工业中学的办学经费,并以父亲郑功毅的名字,设立“功毅教育基金会”,奖教奖学。
原揭阳县侨联副主席、94岁的刘青山先生在和记者谈及郑翼之捐资建安乐宾馆的缘由时说:“年4月,玉浦村的黄潮江同志向翼之先生建议,可否捐资建一商场?翼之先生听后说,做生意的钱我赚够了。潮江解释道,建好商场出租,收入的钱作为养学校之用,好像一口井,水永远取不尽。翼之先生当即爽快表态:好!”
郑翼之还为建设揭阳学院捐赠万元。
他曾深情地说:年幼时家贫,虽自己很喜欢读书,但苦于没有条件,只念了4年小学,如今的年轻人,有良好的学习条件,真令人羡慕。我现在能够做的,就是捐些钱来助力教育事业。
年,他动员二太太饶少霏出资万元,在揭阳市区榕江之滨建设一座新颖别致的“揭阳市机关饶少霏幼儿园”。
桑梓情深的郑翼之,医院住院大楼缺乏电梯的消息之后,与邱子医院安装了电梯;年,他出资万医院;年,为纪念原配夫人吴凝香,他再次捐万元助建市吴凝香妇幼保健院,为揭阳医疗卫生事业建设再添光彩的一笔。
郑翼之乐善好施,为家乡教育、医疗及其他社会公益事业等,捐资总值2万元。他于年和年,分别荣获“汕头市荣誉市民”和“揭阳市荣誉市民”光荣称号。
据《揭阳侨史》记载:年2月27日,郑翼之先生和夫人郑饶少霏女士应邀参加第五届揭阳迎春联欢节,并参加了揭阳捷和工医院举办的“郑翼之先生铜像揭幕仪式”。当晚,榕江影剧院举行郑翼之先生荣获“汕头市荣誉市民”庆贺会,与会嘉宾还观看了由揭阳潮剧团演出的潮剧《郭子仪拜寿》。
年,郑翼之于香港辞世。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