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潮剧是一个伪概念

黄剑丰的新编潮剧《情断昆吾剑》改编自武侠小说大家梁羽生的《还剑奇情录》,便有人把它称为武侠潮剧,但是戏曲舞台狭小,挪腾空间有限,武侠潮剧是一个伪概念。

按金庸对武侠的定义,偏重于一个“侠”字,有武无侠并不值得书写。这一定义,让“武”的一面弱化,不必飞檐走壁吊威亚,让武侠题材很容易地搬上舞台,因为武侠只是外壳,内里始终是家国情仇,才子佳人,如果没有这个内核支撑,谁真的会去看一部打打杀杀的纯武侠小说?更不用说是一部武侠潮剧了。记得中学时候读《七剑下天山》,只能佩服一场战斗能写得那么刀光剑影、那么冗长,但更希望它快点结束。反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易兰珠入狱,凌末风来救,易兰珠朦朦胧胧中说声:“叔叔,你来了。”没有感情戏,武侠是尴尬的存在。

要演绎武侠,戏剧不如电影,电影不如文字。文字里只怕作者没有想象力,不怕没有神奇的武侠。武侠三大家中,梁羽生是想象力最缺乏的,所以武术招式太合理太拘泥;金庸的武侠则上升到哲学层次,所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了;而古龙则似乎是一个上帝,我这么说可能你就要认为可能,不允许反驳,近乎无赖。要把武侠作品拍成电影,现在可以吊威亚,后期还能特效,所以武侠电影不是难事,但是还常常露出马脚,吊威亚的痕迹经常被扒出来嘲笑。那么如果真要有武侠的效果,戏曲中的武侠就太寒碜了,它无法让演员可信地在台上飞来飞去。武侠这个噱头潮剧不要也罢。

若说表现侠义精神的就是武侠戏剧,那么这个也早就有了,比如《粉妆楼》、《侠女十三妹》、《五鼠闹东京》、《武松杀嫂》,甚至普宁潮剧团的《白蛇传》更就有一个吊威亚的让白蛇从天而降的手段呢,但它们都不说自己是武侠戏剧。因为表演武侠天生就不是舞台这种载体的强项。如果过于强调武侠,恐怕戏曲在这个方向的努力会让自己陷入偏执的困境。让魔鬼的归于魔鬼,让上帝的归于上帝。有些东西是没法争取的。

武侠的内核是侠,是故事,是江湖情义,它不重武功招式,那么武侠小说大把大把地可以搬上潮剧舞台来,如果只是从题材上说这是一部“武侠潮剧”,没问题,但是觉得因“武侠”二字就会在舞台上有重大变化,其实是没有理解戏剧。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3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