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7《巡按审母》之(许佳娜饰林文秀李玉兰饰柳玉婷)惭愧是因许佳娜“顺藤摸瓜”而看到了李玉兰的这个视频。顺藤摸瓜,这个词是说藤好还是瓜好呢?这么一问,不是评判这两位潮州市潮剧团演员的水平,而是想表达一个意思,当一名好演员,即使你一时没机会认识他,也总会有被吸引到他身边的一天。好演员,就像一个皇帝,你认识一位大臣,然后最终就会认识这一个被众多大臣围绕着的那位皇帝。即使你是先喜欢许佳娜的,你最后必定也会知道李玉兰;同样,如果你是先喜欢李玉兰的,你最后还是会认识许佳娜。那些优秀的演员,他们互为君臣,在星空中,互相辉映。“我知姑射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文征明《咏玉兰》这句诗写了玉兰的外表,但只提外表总让人觉得俗气,被表扬的人或物也都不乐意你只有这么一个维度,所以他必须补充她的香气:“影落空阶初月冷,香生别院晚风微。”香是沉重而凝结的,但是只需微风轻澜,满院顿时生香。这么一比喻,又像了前面我们说过的“顺藤摸瓜”的解释,只要香是你自己的,总有一种方式会被别人感知到,有时只需一阵微风,有时只需摸着一条藤蔓。玉兰花,描写到这里就差不多了。但是对于一个人,尤其是一名演员,就又有了她更为丰富的维度,那就是在演与唱之中绽放的个人魅力。李玉兰的艺术见解是“明其理,通其变,传其神”。明其理,是说知道它为什么要这样。通其变,是说我已经知道它为什么要这样了,那么我就敢于去改变了,因为这时的变,不是变换根本,而只是变换形式,形式的改变,并不导致内容的改变,反而是多角度地诠释内容,艺高胆大的甚至敢于去反向操作,比如我们常说的成语“欲迎还拒”,就是这样:看起来是拒绝,实际上是接受。但你只看到拒的形式,你就上当了。而你全然不在乎她拒的形式,你就又不能明白她的内心挣扎。《巡按审母》之,正好是一个很好的展示。传其神,神是一个人物的主心骨,你掌握住了它,你的一切表演形式都是为了它服务,你一方面受这个“神”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受了这个“神”的赋能,因为你hold住这个神了,你的一切形式又都可以是灵活的,这呼应了上面说的“通其变”。演人物就是演“神”,这其实区分了老戏骨与新秀。新秀是灵动的,但她的灵动有时你又觉得只是皮毛上的灵动,是青春质朴的放纵,那灵动里反而缺了一点点什么。直到你看到老戏骨出手,你就哦的一声,知道欠缺的是什么了。但新秀又哪里能一蹴而就呢,他们得有长时间的“学而时习之”,缩短差距的方法,也只能去揣摩老戏骨了,以优秀为榜样,既知差距又知方向。一个知府跪倒在尼姑庵前,这是可以上头条新闻的事件,必定引出“这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扭曲”的拷问。这正是《巡按审母》中的一个桥段。《巡按审母》讲述的是:寒门学子林文秀经恩师资助上京赶考,恩师女儿柳玉婷路口相送,互赠信物表心志。后柳家变故,柳玉婷被迫许配赌棍,恩师气愤而亡,后赌棍欲将柳玉婷卖入娼门,以作赌本,柳玉婷逃出入庵为尼。二年后,林文秀做了知府,于庵中巧遇柳玉婷。现在林文秀作为一州之知府,就跪倒在小尼姑柳玉婷的门外,柳玉婷是开门呢还是不能开呢?李玉兰饰演的柳玉婷在这里的表演,正吻合了她所说的“明其理,通其变,传其神”。明其理,这里倒有两方面的理解了,一方面说的是戏理,一方面说的是戏中人物应该懂得的道理。按后一种意思,柳玉婷知道“出家人之内房,男子不得进来”的道理,也是因为懂得这个道理,让她痛苦,她只能拒绝这个深爱着的林文秀,爱总带着一种自我牺牲的精神,柳玉婷已不能让林文秀为了自己而(可能)毁了前程。所以当柳玉婷劝走林文秀时,既折磨了自己又折磨别人,真的是:一个是如痴如醉步难行,一个是似舍似恋心不宁。所以,房内虽然只有柳玉婷一人,李玉兰却帮她设计一个新人物,那就是柳玉婷内心的另一个自己。柳玉婷在内心和真我在不断地互动,这种互动构成的对话和冲突,更具戏剧张力。李玉兰塑造的柳玉婷在房内的举止充满了矛盾,我们前面说了“欲迎还拒”,心里想要,表面还要装作拒绝,而柳玉婷更惨,她是心里想要而不得不拒绝,然而总还有一点非份之想,只是她又太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神可以帮她实现。这时候谁能说服得了柳玉婷接受林文秀?是林文秀表现得更大胆彻底一些吗?不,在这个问题上,林文秀反而是没有最终决定力的。林文秀越加力追求,柳玉婷只能越拒绝,林文秀的越爱,柳玉婷只能回报以越“不爱”来配得上他的爱。这种不爱的爱情,只有人类才能理解。李玉兰的明其理,就让她的声音自始至终都蘸着悲情。这一折里,她有过些许的喜悦么?有的,一点点。当她听到林文秀得中的时候,这是为他高兴。但柳玉婷已自觉没有资格从林文秀获得更多的安慰了,于是,即使林文秀提起当初两人的眷眷深情,似乎也只能增加她的苦楚。天呀!这样的社会,就可以置一个弱女子于无穷绝望中,她的错就只是因为她的善良而已。但,这是她此时戏中之理,李玉兰把握住这个道理,在这一折里,她不仅仅是被禅门束缚住,还有那一道道理教的说条,像空气一样捆绑住她了,连她表达苦痛的甩袖动作也是收敛的,空气凝重得把人的翅膀都粘住了似的。明其理则可通其变,剧作者也是这么想的,柳玉婷一开始是闭门不让进,在劝说林文秀离开之后,却又忍不住打开禅门窥看,这样故事就成了一波三折,却也是通情达理之变。这门的一闭一开,就是柳玉婷内心挣扎是拒是迎的外显,当然最后心门还归于锁闭。但开后的闭,与一直的闭,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一个只见绝情,一个见到的是满满的不需回报的深情,这就是通其变后让我们进一步体验到情感的强烈。“玉环飞燕元相敌,笑比江梅不恨肥。”这是文征明《咏玉兰》诗的最后两句,现在解读起来,竟然觉得就是为了李玉兰的“明其理,通其变,传其神”而写的。你看,环肥燕瘦都挺不错吧,但是我却既像梅花一样,有其高洁,又不介意是瘦是肥,所有的艺术技巧都是我能接受和采用的,所以能变通传神。李玉兰就是用这一种通变不拘泥的创作形式,塑造了拘泥不通变的柳玉婷。#潮州身边事#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69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