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千年的木偶戏,演离合相遇悲喜为谁,木

b站的国创分区下终于有布袋戏的名字了,越来越多年轻人开始了解欣赏这一种木偶戏,或者说“偶动漫”。在沉迷大偶的美貌之余,本咸鱼为大家简单科普一下传统木偶的五大分类和历史。1、布袋木偶又名掌中木偶、指头木偶、手托傀儡,艺人或戏班被称为“掌上班”,是通过双手来操纵木偶(霹雳猫叔在《喝彩中华》等节目多次表演过小偶打戏)。布袋木偶长约20厘米,以操纵灵活、动作快、行为简洁、情节迅猛激烈为显著特点,民间传说故事和古代佛道神话是其主要表演内容,擅长表演武戏等激动人心的曲目。据《漳州府志》记载,宋时龙溪地区就已经有木偶戏出现,清代中期布袋木偶戏兴盛发展起来,民国初期后出现专职艺人和戏班。布袋木偶的种类又包括扁担戏、被窝戏、要苟利子、布袋戏等,分布于北京、福建、闽南等地。2、提线木偶提线木偶是指在表演时艺人通过提拉丝线来控制木偶做出各种演出动作。提线木偶高约两尺(1尺约为0.33米),由四肢、偶头、笼腹、偶衣以及提线和勾牌等组成,偶头多以柳木、樟木等为原料雕制,中空,内部有联动装置,可以操控偶头做出闭眼、张嘴等表情;笼腹多为竹制,主要是为减轻重量。手有舞枪弄棒和挥扇走笔的“文”、“武”之分,脚按有无鞋袜等分为旦、赤、靴等种类;提线平均长3尺,最长可达6尺,线数5-16条、多者可达30条;勾牌是艺人通过提线操纵木偶关节活动的终端。提线木偶以流行闽南地区的泉州木偶戏最为有名,有丝戏、悬丝傀儡、加礼、嘉礼等名称。“加礼”是指福建地区在婚嫁等隆重节日中,以表演提线木偶戏为大礼。3、托辊木偶又名杖头木偶、杖头傀儡、举偶,“杖”指操纵木偶用的操纵木杖,“头”指木偶的偶首。这种木偶的头部及四肢多是中空的,主要通过木杆进行操纵,头部的操纵木杆是主杆,双手及其他操纵木杆是侧杆。艺人表演时一手持主杆、一手特侧杆,通过各杆的相互配合完成动作。传统托辊木偶平时不配脚,只有在需要时才配脚。“托”有“托举”之意,“辊”代指操纵杆,故“托辊”是以表演方式代指整体。按地域划分,主要有三大托辊木偶戏,西北地区称其为“耍杆子戏”,西南地区称其为“木脑壳戏”,广东等南部地区称其为“托戏”;按造型划分,主要有大、中、小托辊木偶;按操纵方式进行划分,主要有内操纵和外操纵托辊木偶两种。4、铁枝木偶又称为铁线木偶、阳窗纸影戏,由于它的发源地是在广东省的湖州,所以也被人称为潮州木偶戏,最大特点在于它演出时是用木偶身上的铁丝来完成操纵动作。铁枝木偶的前身是纸影戏,操纵者主要是在透明的箱子里操纵木偶像,与皮影戏的操作方法基本一致,因此当时叫做阳窗纸影。20世纪初期,戏班们纷纷改用绣帘作幕布,参照戏剧舞台,台上摆上道具,并把偶身也改成用木头削制,改唱潮剧曲目的曲调,这样,潮州木偶戏就得以初步完成。清朝末期,潮州的皮影戏得以进一步改善,将原来的皮影的皮用稻草捆成的身代替,简单概括为“草身”、“泥头”、“纸手”、“木足”,并在木偶的身后和双手安装上一根硬铁丝来操纵表演,实现了现代铁技木偶的转型。传统的铁技术偶戏班都是由9个人组成。5、杂项木偶除以上所说的各种木偶外,民间木偶戏偶尔还会出现些叫“水傀儡”、“药发傀儡”等的木偶,我们统称为“杂项木偶”。水傀儡,用竹蔑的帘幕从水塘中隔开,操作木偶的艺人站在帘后绿浊的池水中操弄手中的长杆来完成表演。水傀儡具体的形成时间并没有明确记载,但至迟在汉唐时已成滥觞,直至宋代,“水傀儡”的名称才正式出现,在此以前都称之为“水饰”。(水饰,指古代船上用水力机械操纵的可以自行表演的本偶,据记载,这些本偶皆为木刻,高约两尺,身穿丝绸制成的衣服,在船依水行过的时候能自动奏乐,或弹琴、或击钟、成鸣等)。药发傀儡又叫做火戏、竿火、架子火,北宋时期广为流行,如今在我国闽西地区的客家人居住地区还普遍存在着。“药发傀儡”的制作、表演形态等历来都没有详细记载,只是在“烟火”或是“火戏”中有表演。感谢您的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