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桥区实验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点滴。受访者供图
“哪位同学来描述一下,在你的认知中,多年前的中国是什么模样……”7月1日,在湘桥区实验学校“向阳生长,不负芳华”届毕业典礼上,湘桥区实验学校党总支部书记、校长郭永波采用互动式与专题式教学的方式,为师生上了一堂毕业思政课。
在毕业生林弘晞看来,这堂毕业思政课引发了现场同学的情感共鸣,是学校送给毕业生的一份有温度有深度有厚度的精神大礼。
这是湘桥区实验学校坚持党建引领、思政铸魂的一处缩影。近年来,该校以党建为引领,扎实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构建课程思政育人体系,开展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与探索,努力打造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新样态学校。
●董志豪蔡泽涛
创新教育方式
思政育人贯穿教育各环节
日前,在湘桥区实验学校的红色剧场里,小演员正在演绎课文《金色的鱼钩》中的精彩片段。这是该校“闪闪红星路奋进新时代”系列教育活动之一——红色课本剧展演。
近年来,湘桥区实验学校“五育并举”,将思政育人贯穿到教育教学的各环节,构建思政课主导、文化课渗透、校园文化熏陶、实践活动感悟的育人体系,创新教育方法和载体,让思政课成为一门有高度、有深度、有温度的课程。
从为新生讲授“开学第一课”,到“五星党员微党课”;从“跨学科融合”到“特色活动”“毕业思政课”……过去“我说你听”“我讲你看”“我教你学”的单向讲述形式变为沉浸式思政教育,更好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实现师生的“双向成长”。
湘桥区实验学校还开展红色经典阅读、红色文物讲解、经典歌曲传唱、红色基地研学等革命文化教育活动,通过创新活动载体,活用红色资源,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活动相结合,在师生中厚植爱党爱国情怀,让红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打造特色品牌
多彩活动赋能“双减”显成效
一段时间以来,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太重,成为义务教育的一个突出问题。“双减”政策实施以来,湘桥区实验学校在注重思政教育的同时,在素质教育中坚持特色创新,积极打造“实教育”特色品牌。
年春季学期,本着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湘桥区实验学校在各年级中推行课外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开展课外服务,每天开展2个学时。
该校根据实际情况分类分组增设“特色托管”,开设涵盖学科拓展类、艺术审美类、体育运动类、器乐弹奏类等十多门课程。其中,科创教育是该校课后服务校本课程的一张特色名片。
“握紧操纵杆,高度上升,注意速度,右转……”创客室里,老师杨汉潮细心指导学生使用手柄操控屏幕上的飞机起飞、转弯、穿过障碍物等。
模拟飞行不仅让学生学到了航模知识和科技飞行技巧,锻炼了动手动脑能力,也减轻了其学习压力。二年级学生陈可凡表示,练习模拟飞行后,自己在指导老师的解答下,学到了很多课外知识。
为发挥科创团队师资优势,该校成立“雅士少年科学院”,并分年级开展科技创新的教育教学工作。通过几年的实验探索,该校走出了一条以培养学生科技创新意识为特色的科技教育新路。
年6月,湘桥区实验学校通过中国航空学会的评审,被授予“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科学素质等级考试中心”,学校老师林龙等获得《全国青少年模拟飞行科学素质等级考试监考教师资格证》。年,在广东省青少年航空航天科普嘉年华的中航国际杯模拟飞行赛上,该校学生获得2个省一等奖、2个省二等奖、8个省三等奖的好成绩。
践行劳动教育
劳动课走出教室迈出校园
“大家好!我是班的蒲许媛,欢迎来到‘雅实小园’。现在大家看到的苋菜长势喜人……”在“劳美小当家”研学基地中,六年级的导说员正给评委老师介绍班级菜地的情况。
当前,湘桥区实验学校深挖学科课程中的劳动教育资源,创新劳动教育形式,在不同的学科内容中渗透劳动教育,使学生更清晰认识到肩上所承担的责任。
如今,湘桥区实验学校将劳动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点滴。如分年级开展整理书包、叠衣服、剥蒜瓣、拆系鞋带、垃圾分类等比赛;节假日开展包粽子、搓汤圆、做月饼等实践活动;寒假、暑假则根据队员年龄特点,制定家务劳动打卡活动。
近年来,该校还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校园边角地带和空余土地,开辟劳动实践基地,带领学生进行农耕作业。学生们在菜地和花圃、花箱中播种施肥,蔬菜和鲜花在阳光雨露的滋润下拔节生长。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劳动实践,写观察日记,完成研学手册,习得了一些农耕知识。蔬菜采摘后,学生会亲手烹饪并与家人一起分享收获的喜悦。“自己种植的蔬菜,吃起来的味道就是香!”学生黄铭浠说。
郭永波表示,学校将持续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劳动实践教育各环节,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
一线实践
乡情乡味
浸润班本课程
“大家好,我们是班讲古师,今天我们来讲一讲神笔马良的故事……”一段生动风趣、押韵合拍、潮味十足的讲古声在教室里回荡。这是湘桥区实验学校“潮州讲古”班本课程实践活动展示的剪影。
潮州历史悠久,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丰富教材。目前,该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省级课题研究《家乡美视域下的小学班本课程实践研究》,发掘潮汕文化的教育价值。
其中,学校结合课后托管和特色课程,推动潮汕传统文化进校园,进班级。如今,潮汕童谣、潮州讲古、工夫茶艺、潮剧表演、麦秆画等传统文化已在校园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潮人故事、潮州建筑、潮州红色革命的探索和研究也焕发出生机和活力。
除了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潮汕传统文化知识,该校还利用校园宣传栏、广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