街头表演线上直播做活传统文化

首条粤语相声主题公交线路日前正式投入运营。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粤语相声在羊城公交车上回响,戏台名角们化身平台主播,流行歌曲被戏曲唱腔“焕新”演绎……近来,广东的传统艺术文化在社交媒体上频频走红。

曾经在普罗大众看来“高高在上”的传统艺术文化,与社交媒体等传播渠道发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变得愈发新潮、有活力。

如何借助生活化、年轻化的传播方式,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走得更远?南方日报记者对此进行了走访和观察。

公交、地铁变身文化传播“窗口”

2月28日,广州市一汽巴士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巴士”)联合广州市艺术名家黄俊英工作室打造的全国首条粤语相声主题公交线路正式运营。

“快快脆脆埋位座,听住相声笑呵呵,笑一笑十年少,后生靓仔姑娘俏。”登上连接荔湾、越秀两个老城区的4路公交车,黄俊英极具辨识度的声音顿时萦绕耳际。公交车内可以见到展示粤语相声历史和黄俊英艺术生涯的LCD广告灯箱,结合带有粤语相声风味的站点解说与报站,令乘客领略到粤语相声这种羊城非物质文化的独特魅力。

一汽巴士党群工作部副部长黄明亮向记者介绍,近年来他们非常注重“公交+非遗”这一宣传模式的发展。去年,一汽巴士联合粤剧艺术博物馆创新打造了粤剧主题公交。“除了粤剧、相声,未来我们还将继续策划公交和其他不同艺术行业的跨界合作,把更多的优秀文化传递给市民。”黄明亮说。

而在广州地铁五号线猎德站的“岭南非遗话廉洁”区域,广东剪纸、潮州工夫茶艺等岭南非遗瑰宝出现在LED广告灯箱上,配上廉洁相关的格言警句,成为生动、明快的“廉记”品牌。作为广州市反腐倡廉教育基地,广州地铁“君子悦廉·猎德站”巧妙挖掘非遗技艺中蕴含的廉洁文化因子,让市民在了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又能感受到清风正气的韵味。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罗昕认为,公交车上听粤语相声、地铁站里看岭南非遗展,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型例子。“传统文化从以往封闭的剧院、展馆等场所,走向开放、流动的、高频重度出现的生活场景,使得市民对传统文化的体验更具沉浸感、接地气,更彰显了传统文化的时代魅力和时代价值。”罗昕说。

粤剧、英歌舞、醒狮线上直播最抢手

粤剧、潮剧、古琴、木偶戏……在此前线下演出暂停的时间里,这些传统艺术纷纷转战“第二舞台”——网络直播间,成为不少网友眼中的“香饽饽”。

日前,抖音直播“第二舞台”开放日活动走进广东粤剧院,并发布了《抖音演艺直播数据报告·广东篇》。报告显示,过去一年,该平台上的广东演艺类直播场次达到万场,同比增长78%,增幅显著。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类极具广东地域特色的直播所收获的流量中,有数百万次点击观看来自省外观众,粤剧、英歌舞、醒狮荣登最受外地网友欢迎的岭南传统表演艺术排行榜前三。

广州粤剧院青年演员陈骏旻于年开始尝试直播。他表示,戏曲演出在过去一直面临观众年龄偏大的问题,但在直播间里,他用粤曲、粤语拜年歌等年轻化方式,迅速搭建起与观众交流的桥梁。加上实时评论沟通互动,不仅可以更好地激发观众的兴趣,也能更有效地面向年轻人群推介传统文化。

“做直播以后,我的线下演出现在能看到不少年轻面孔,这让我很有成就感。”陈骏旻笑着说。

而在小红书上,广东青年音乐人陈艺鹏用粤曲唱腔演绎李荣浩新歌《乌梅子酱》,以及《偏偏喜欢你》《红尘客栈》《兰亭序》等流行歌曲,同样让网友们体会到了粤曲的别样魅力。

“近年来,社交平台作为知识文化艺术传播的重要渠道,给人们带来更多的观察与思考。”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昌凤认为,随着深度媒介化时代的来临,“活态”传承已经成为非遗发展的内在要求。

传统艺术演出的线上线下“双演”格局已逐步进入成熟稳健期。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粤剧院院长曾小敏表示,用戏曲直播开拓新观众,是戏曲传播的新范式。她鼓励粤剧院的青年演员在抖音开设账号,积极展示个性与才华,“既要与观众同乐,又要有自己的风格”。

广东粤剧院一团团长文汝清告诉记者,过去三年来,许多演员通过直播延续了自己的表演生涯,即便现在线下演出逐步恢复,线上直播依然拥有广阔的市场。“(直播)为传统文化拓展增加了观众,值得继续尝试。”

南方日报记者张思毅王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7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