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欲罢不能的普宁英歌舞独具特色的潮

广雅白补骨脂白斑液 http://m.39.net/pf/a_11092337.html

“咚!咚!咚!”伴随着潮州大锣鼓的鼓声,一群脸上画着脸谱的舞者,双手持短木棍,身着古代服装,伴着音乐声,跳起极有节奏感的舞蹈。鞭炮声不时响起,鼓声震天,围观人群爆发出阵阵欢呼,小孩聚精会神地看得发呆,狗狗们也耷拉着舌头,难得地安静下来。这就是普宁英歌舞,烙印在粤东人基因里的文化传承。

普宁英歌舞(来自百度图片)

普宁虽是个小城,但也有几百年历史,家乡洪阳镇是以前的县城,有诸多古迹。比如曾主持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在回乡途中病死在旧普宁县,至今镇上仍有纪念他的“文昌阁”;清朝水师提督方耀故居,全国最大的古潮汕建筑群也在镇上;还有著名潮乐社“钧天乐社”,古代七层佛塔等。潮汕人引以为豪的就是古代文化的传承,特别是祭祀传统,更是分毫不差地代代继承下来。

小时候,最盼望的节日就是春节,春节除了有好吃的,还有压岁钱,男孩子可以买假枪、买游戏币玩游戏,除此之外,就是可以到处凑热闹。过年放鞭炮是少不了的,鞭炮声一响,一群小孩就捂着耳朵跑过去看,等着挑出脱落没点着的散炮,拿去埋在田埂上炸土坑。

要说最热闹的,当属大年初一的文化巡游。这一天,各种传统文化缤纷登场,领队的是“挑花篮”,只见一长队面容姣好的妙龄女子穿着戏服,肩上一根扁担挑着花篮子,篮子里有各式各样好看的手工艺品。接着是“扛旗”,一队穿戏服的女孩,两个人一组扛着一个彩旗,上面多半写着国运昌隆、国泰民安之类的标语。接着是仪仗队,全部都是小学生,穿着简练笔挺的仪仗队服,边走边演奏音乐,颇有几分大人气宇轩昂的气质。

文化巡游分好几个部分,其中最受欢迎的莫过于英歌舞了。英歌舞一跳起来,必定会引来密密麻麻的围观群众,英歌舞是最接近潮剧的,虽没有潮剧的台词,但是音乐声震天,营造出十分热闹的气氛。潮汕人认为,英歌舞能够以正压邪,祛除妖魔鬼怪和歪风邪气,除了过年,新店开张,工程奠基也常常可以看到英歌舞的身影。

英歌舞脸谱(来自百度图片)

英歌舞的动作粗犷豪放,有一种磅礴威武的气势,仿佛诉说着古老的故事,观察几十个人的脸谱,没有一个相似,服装也各有不同。大部分舞者都拿着短棍,领头的黑衣舞者却耍弄着一条布蛇。

再仔细看每个人的服装,发现都系着一块腰牌,上面有各人饰演的角色,有鲁智深,有武松,有松江,原来饰演的是《水浒传》一百零八好汉。

有专家考究,英歌舞起源于明末清初,普宁离天地会的起源地福建很近,有天地会成员到了普宁,秘密组织反清复明。为了不被清朝当权者发现,就采用这种戏剧形式加以掩饰,所以英歌舞实际上是在军事演习。军事学家在英歌舞中发现了许多军事战术的痕迹,从动作里也发现了许多武术套路。后来,大清亡了,反清复明也就失去了意义,英歌舞演变成一种文化习俗,几年前已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了。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地方的水土,孕育出不同的文化。潮汕地区在两千年前属于南蛮,即使到了唐朝,也还是蛮荒地区,当年官员贬职,都是贬到南方,比如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就曾被贬到潮州。因为地理原因,潮汕人的民风是比较彪悍的,喜欢好勇斗狠,不过同时也形成了善于开拓进取的精神,在近代,潮商闯出了赫赫威名。

潮汕人有个特点,就是非常团结。因为潮汕地区注重文化传承,很多文化传统从古代传承至今,形成了一股文化向心力,把潮汕人团结在一起。

在看英歌舞的时候,也是一个拓展社交圈的机会,因为大家都有共同话题。离开家乡的潮汕人,聊起家乡文化,很快就能熟络起来,再泡上一壶功夫茶,边喝茶边聊天,不知不觉间就成了好朋友。

除了英歌舞,传统的祭祖,游神赛会,也维系着潮汕人的宗族纽带,在孩子心里种下文化的根。即使身在异国他乡,也不会忘记自己的身份。

诸位读者有机会的话,不妨到好客的潮汕地区旅游,顺便看看霸气的英歌舞。

(此文章为鸣乔的世界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2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