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漳州市政府广场中心,为纪念红军攻克漳州60周年而建成的“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攻克漳州纪念碑”,安静地屹立着,它就像一位士兵,严肃庄重地守卫着漳州的一方水土。走进市政府大院,一座两层高的西式砖木结构小洋楼,别致又庄严,这是毛泽东在漳州居住过的旧址,被人们尊称为“芝山红楼”,也是人们心中的圣地。
16:24芝山红楼始建于年,年成为浔源中学校长楼。当我们走进芝山红楼,就走进了年前后的风风雨雨。
年4月3日,东路军从长汀出发、挥师东进,攻占龙岩、决战天宝。4月20日,毛主席率领中国工农红军东路军进驻漳州。作为革命主要领导人,毛主席在芝山红楼办公、居住的20多天里,可谓是日理万机,指导了闽南的革命斗争。
因为(漳州)是前方,后方还有中共苏区中央局周恩来主政。前方后方战况的交流,都是毛泽东一手安排。在20多天内,规划了漳州战役的第二步工作,就是红军进漳以后,领导、各部队就分配到各个县,像龙溪、长泰、漳浦、南靖、平和、云霄边界等地。第二步的计划主要是三个任务:积极宣传抗日、扩大红军和筹款。工作是千头万绪,在红楼的这20多天里,毛泽东主席多次召集了红军司以上、团以上会议,布置各项工作。
在漳州的任务进展相对顺利,遇到最大的问题便是筹款。毛主席多次在红楼里与领导同志商量如何筹款,如何化解筹款中遇到的矛盾。20多天,红军扩大了政治影响力,多人参加了红军,也筹集到多万银元,可以说红军在漳州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军事上算是走了一步妙棋。
经济上取得了很大收获,这个收获对漳州、中央苏区的贡献很大,靠这笔多万银元,红军取得了第四次反围剿胜利,后来红军长征以后,又用这些钱支撑到陕北,漳州人民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贡献,毛泽东在战役中,在政治、经济、军事的领导上也取得很大成效。
当时的芝山红楼还住了不少闽南地区的领导人,他们在红楼内与毛主席交流如何开展工作,在毛主席的具体指导下,闽南革命斗争取得了较大的拓展,漳州战役,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毛泽东当时要求,闽南在龙溪、南靖、漳浦、平和、云霄、海澄这一带建立小苏区、建立小红军,中央红军不可能长期驻扎在漳州,就依靠当地的党和红军,开辟小苏区、创建小红军继续开展工作。
回忆这次战役,毛主席那高瞻远瞩、神机妙算的运筹帷幄,以及坚忍不拔革命意志的领袖风范,令人敬仰。
作为漳州战役的指挥者,毛主席对于战役要做全方位的考虑,特别是电报、来来往往做出处理,对于红军怎么开展工作做出具体的部署,对于闽南革命斗争也做了具体的指导,红军他也要做出无微不至的关怀。
红军离开后,红楼也恢复了平静。年“芝山红楼”开辟成为“闽南革命纪念馆”,后几经整修更名,20世纪90年代初充实内容,正式命名为“毛主席率领红军攻克漳州纪念馆”。
我们纪念馆教育覆盖面广,活动形式多样,现在已经成为单位、军队入党、入团的重要阵地,也是学校成为入学、入队、入团的重要场地,年实行免费开放至今,年接待量均在10万人次以上,其中有三分之二是学生,是未成年人,除此之外还有3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我们纪念馆参观,还有来自美国、朝鲜、菲律宾等外宾参观过,现在我们馆已经学习红色知识,培养革命传统、培养革命精神的重要场所。
田妍华是一位红色革命后代,怀着一份对红色的敬仰之情和红色革命情怀,刚从中央直属单位退休后,就特地从北京来到漳州应聘担任讲解员。
我母亲的家乡是漳州,我也算是漳州的后人。我母亲年离开漳州就参加革命,就没有在漳州继续生活,但她经常会跟我们讲漳州的风土人情、漳州的特产、漳州的亲人,我们是北方长大的,但是对漳州一点都不生疏。后来我退休了,他们带我去芝山红楼参观,当时在二楼有一张很大的图片,这张图片就是专门记述着当年漳州《芗潮剧社》的人物和一段纪实的记述和一段很大的照片,这个是我母亲经常跟我们讲过很多次的,因为我母亲就是参加芗潮剧社,去参加红军队伍,我当时参观之后印象特别深。
纪念馆对田妍华有着特殊的意义,在这里她主要负责讲解年毛主席带领红军进漳阶段,她也将讲解员当成自己的责任。
第一个,当讲解员对我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回顾、学习、理解革命传统文化、历史的机会。对这段历史的理解更细腻了、感触更深。红色的文化红色的历史是需要回顾的。我们应该对这些经常地回顾、深刻地了解、理解他们的精神,学习过来、传承下去。
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任务,都有自己使命,不忘来时路。田妍华称讲解员是“温故知新”的行为,温习母亲的家乡和当年出征的经历,也收集更多的史料,是她在宣扬红色文化时,更有血肉,更有说服力。
我去了漳州,了解漳州人民当地的红色的历史和文化,这是漳州人民的代表,他们做了很大的贡献,他们是漳州人民的骄傲,这些人不可被淡忘,这些人是我们当地应该是英烈。我母亲他们曾经是参加到这个群体中,但是这个群体中有很多人没有走到后来,没有走到胜利但他们是奠基人、他们是做出最大牺牲,他们是非常了不起的。这是我们漳州人民的骄傲、这是我们漳州人民的精神财富。首先第一个就是信念、信仰,这里面离不开为穷苦百姓做事的队伍,他们为什么要参加队伍,因为这个队伍带边的是为广大百姓改变生活、改变社会,这就是他们的信仰;第二个是英勇奋斗、不怕牺牲,牺牲了多少人,几十年走下来多不容易,前面的人倒下了献血流一地,他们继续往前走,这事情现在人理解不了的,这都是实例,为什么要缅怀、为什么要传承,真的要好好理解当年的艰苦、当年的代价,真的是宝贵财富。
芝山红楼见证漳州战役的重要革命历史,一代伟人和无数革命先驱的丰功伟绩已深深地铭刻在这里的一砖一瓦、一木一草。
红楼的意义可能从纪念馆开始以后,作为漳州革命的象征,后来红楼成为首批“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地位比较崇高,发挥革命传承、继承革命文化、红色文化、培育新一代当代新人,发挥比较大的作用。
漳州是革命苏区、老区,红色文化深邃厚重。为隆重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充分运用漳州红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红色历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增进学生对漳州红色文化、革命历史的了解,深切感受者一辈革命家对党忠诚、信念坚定、无私奉献的革命精神,激发爱国情怀,立志听党话、跟党走,立志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当讲解员最大的感受,在讲解过程中是我可以很深入地感受到革命精神,比如在楼上会讲到在年授衔的将军中,其中有93位是参加漳州战役的,这些将军一开始来我们漳州是非常年轻,他们当时能有毅力,历经磨难的精神,是我非常需要学习的,我也希望能好好做好本职工作,去讲解,让受众去发现、去了解这种精神。
在我的学习上的启发很多,让我懂得要珍惜幸福,也让我对课外知识更加了解,也让我更加了解中国共产党。
红色精神需要体会、也需要传承和保护。认真学习红色文化,接受红色文化洗礼,才能真切地感受代代相传的红军革命精神。
对于红色历史文化的保护,我们主要采取两个方面。一个是对旧址保护,主要包括日常维护,比如参观接待中做好人数的限制、单位制定了严格的消防安全保护工作;还有就是主体修缮,五月底,我们就要对芝山红楼主体建筑进行修缮;另一方面是对红军进漳历史的保护,我们积极与民间收藏家联系互动,做好文物征集工作,走访红二代、做好口述历史的收集。接下来我们的工作主要是外出流展,把红色文化送进校园、进公园、进社区、进军营、进农村,开展形式多样的社教活动,让红色文化的宣传覆盖面更细、更广。
一座楼,一段历史;一个人,一份情怀;一坐标,一种精神。红军在漳州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也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红军精神在广袤的漳州大地生根发芽,鼓舞着世世代代的漳州人。今天,我们应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史为鉴、自强不息,坚定共产主义信念,让红色精神永放光芒,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记者:赖雄伟、吴荣光、黄远林、罗蓉芳、郭涛、王鹏程、韩靓、叶果
漳州新闻网
本期编辑
王琳雅值班主任
黄远林值班总编
赖雄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