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中科白癜风医院康复经历分享 https://m-mip.39.net/m/mipso_5154120.html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潮州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不断整合文化资源,积极推进文化创新,努力建设“文化强市”,各项文化事业欣欣向荣,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一、文化事业全面进步,欣欣向荣

潮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潮文化”的发祥地,拥有潮州话、潮州工夫茶、潮州木雕、潮绣、潮州陶瓷等独一无二的文化符号。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潮州人民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整个社会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我市的文化事业建设也迈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投入力度持续加大,极大解放和发展了文化生产力,潮州各项文化事业从无到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从短缺到完善,群众文化生活从单一到丰富,各项文化事业全面进步,欣欣向荣。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加快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领导下,公共财政对文化建设的支持日益增强,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初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均等化水平逐渐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年,全市文教卫生财政支出总计万元,到年,全市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达万元,公共文化建设资金得到有力保障。年,全市仅有公共图书馆2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23.5万册,文化馆(站)56个,广播电台2座,电视台2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经过近年的发展,截至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站)53个,广播电台3座,电视台3座,公共图书馆4个,公共图书馆图书藏量.03万册(含电子书),博物馆6个,体育场馆9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个,市档案馆新馆竣工投用,市图书馆新馆建成开放并晋升为国家一级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无论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长足的进步。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和有线电视入户率均达到99.9%。目前全市已有50个镇(街道)和个村(社区)实现公共电子阅览室配套全覆盖,大大满足了群众的阅读需求。全市还建成个农家书屋,在市图书馆设立流动书库,每年选择90家农家书屋进行轮换,开展图书双向流动服务。农村电影放映惠民工程成效显著,为广大农村群众送去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公益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文化服务供给机制有明显创新和改进,较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以前,人民群众忙于解决温饱问题,文化生活相对匮乏,电影下乡几乎成为人们当时唯一的文化娱乐活动。80年代之前,潮州老市区只有3家电影院,潮州电影院、凤城电影院和群众电影院。到年,全市共有电影放映单位数个,影剧院45家,全年电影放映场次,观众达万人次。进入90年代后,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的娱乐形式进入寻常百姓家。电视开始普及,录像带、DVD大行其道,随后互联网浪潮席卷生活,人们获取文化资讯的途径变得便捷丰富,电脑、数字电视家庭影院随处可见,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的普及让人们进入“全民在线”时代,促进了先进文化的传播。现在,潮州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异彩纷呈。每逢夜幕降临,中山路上,全新改造的“潮州工艺街”古朴韵味引人驻足,“一江两岸”灯光璀璨游人如织,牌坊街上常有文化巡游热闹非凡,人民广场音乐喷泉惊艳亮相,文化长廊书画展观众络绎不绝,老人们跳起了广场舞,年轻人喜欢在3D巨幕影院享受现代光影科技带来的视觉盛宴,孩子们活跃于各种兴趣班。70年间,我市群众文化生活从单一到多元,从封闭到开放,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群众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三)文化遗产保护扎实有效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潮州历届政府高度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不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扎实有效。

潮州人文景观优势突出,物质文化遗产丰富。到年末,潮州境内共有不可移动文物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1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广济桥、开元寺、韩文公祠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潮观光。

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名列前茅,众多传统工艺门类被列为国家级、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潮州拥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5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项(不含国家级),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8项(不含国家级、省级),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48人(不含国家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48人(不含国家级、省级),国家级传承基地2个,省级基地26个,市级传承基地45个,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1个。潮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工作成绩斐然。

(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不断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力度,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发展,文化形态不断改革创新。我市对动漫、网络游戏、娱乐演出、艺术品、互联网上网服务等行业加强管理,同时,积极推进文化与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文化企业转型升级,大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组织陶瓷创意企业(产业)和传统工艺企业,如潮绣、木雕、麦秆画、手拉壶、大吴泥塑、艺术陶瓷、潮州黑翠玉等参加厦门文博会、深圳文博会以及其他博览会,全面展示潮州文化创意产业风貌,力促文化创意产业更快更好发展。我市举办了“中国潮州花灯节”、“潮州大锣鼓比赛”、“潮州元宵文艺晚会”、“潮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潮州文化艺术节”等大型文化活动,开展“文化走亲”、“我的中国梦”等系列活动,推动广大文化工作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进文化惠民亲民乐民安民新路子,不断增强主流文化的影响力,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文化走亲”被评为广东文化强省建设十大创新案例之一。

(五)文艺精品创作层出不穷

潮州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丰富。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潮州涌现出一批具有潮州特色、反映时代精神、富有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的精品力作。器乐曲《山乡闹春》、潮州歌册《诚信姻缘》、歌曲《画眉跳架》等作品获广东省群众文艺作品评选金奖。市潮剧团创作的《韩愈治潮》剧本在年荣获“首届中国戏剧文化奖”银奖。年,该剧参演第十二届广东省艺术节,获得“优秀剧目二等奖”和“演员新秀奖”。年,潮州市潮剧团在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潮剧《曹营恋歌》,好评如潮。

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经济焕发活力

自年国家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到全面展开,我市文化产业从探索、起步、培育的初级阶段,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年开始的文化产业统计数据显示,我市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显著提升,文化产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文化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潮州文化产业增加值总量不断攀升。年,潮州文化产业增加值14.94亿元,在全省各市中位居第14位。年,潮州文化产业增加值达53.68亿元(含R&D即研究与发展经费),在全省各市中位居第13位,是年的3.6倍(见图1)。年全市文化产业法人单位数家,年增加到家,法人单位数是年的2.25倍。

注:年文化产业统计因制度修改没有开展

(二)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全省排名靠前

潮州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多年来位居全省前列。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年的3.53%(全省第9位),提高到年的5.3%(全省第6位),比重提高1.77个百分点,年以来连续4年占比超过5%,对潮州国民经济的贡献显著提高(见表1)。

(三)规模以上文化单位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一批文化产业单位从弱、小、散的状态,逐渐成长壮大。年,全市规模以上文化单位家,其中,制造业家,批零业4家,服务业2家,规上文化单位数比年增长32.6%。年,全市规上文化单位实现营业收入.44亿元,比年增长72.3%,其中,制造业.75亿元,比年增长71.7%;批零业为0.44亿元,比年增长.9%;服务业为0.26亿元。截至年底,我市规模以上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共吸纳就业人员2.1万人,比年增长14.1%,文化产业为潮州经济发展提供大量的就业岗位。

展望未来,潮州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书记李希对潮州提出的“突出文化之特,把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的软实力新优势”的指示要求,充分利用独特资源禀赋,实施一系列“文化+”特色工程,全力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创新升级,以潮州特色文化产业高质量参与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共建和新型经贸合作,推动潮州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经济强市转变,加快潮州建设沿海经济带上特色精品城市步伐。

(供稿单位:潮州市统计局;撰稿:邱秀佳)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2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