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色八闽寻源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http://www.pfzhiliao.com/

1福建是全国最早掀起抗日救亡运动的省份

日本自年强占台湾后,就一直把福建视为其势力范围,派遣大批日籍浪人在厦门、福州等福建沿海一带从事破坏和渗透活动。对于台湾被割让给日本,“闽人尤有切肤之感”。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更是加紧窥视福建。随着日本侨民的涌入,日货也大量进入福建,当时国民党媒体惊呼:“福州已成为华南第一日货销售最大市场。”日本设在福州、厦门的领事馆,实际上就是侵略福建的两个指挥部。如设在厦门的日本总领事馆,管辖范围除厦门外,还包括泉属和漳属20多个县。为了制造侵闽事端,年1月,日本特务在福州制造类似东北九一八事变的“水户事件”;年华北事变后,日本还企图在福建制造“闽南自治”运动。福州“水户事件”和“闽南自治”运动的制造,都充分暴露了日本对福建的野心。

日本对福建的不断渗透和觊觎,必然激起福建人民的反日情绪。早在年,中共厦门市委就组织成立了由厦门总工会、厦门大学、厦门学联等11个团体组成的“厦门各界反抗侵略国权委员会”(简称“反日会”),并以“李箕焕事件”为契机,开展一场声势浩大的历时两个月之久的反日运动。这场反日运动影响很大,得到全国的广泛响应和支持,对福建反日运动的发展更是有力的推动,如福州成立“援助厦(门)、平(潭)事件大会”,泉州成立“反日会”,漳州成立“反抗日本侵略者国权后援会”等。这一反日运动历时之长、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在九一八事变之前是不多见的。

九一八事变后,随着民族危机的日益加剧,厦门、福州等沿海地区的中共地方组织不失时机地领导人民群众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在中共福建党组织的领导下和“左联”等进步团体的影响下,福建抗日救亡运动出现了新的气象。一是抗日救亡团体纷纷建立,成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的组织形式和坚强后盾。当时,数量众多的由充满高昂的抗战激情和英勇献身精神的青年组成的抗宣队、救亡团、歌咏团、演讲团,成为福建抗日救亡运动的生力军。如由中共漳州工委直接领导的、从芗潮剧社发展而成的龙溪民众救国服务团,由中共厦门工委领导的厦门儿童救亡剧团等。二是抗日救亡报刊竞相推出,成为推动抗日救亡运动的舆论工具和号角。三是全省各地抗战文化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特别是年2月著名文化人士郁达夫来到福建,大力提倡救亡文化,福建文化界抗日救亡成为主旋律。主要形式有巡回宣传演讲、歌咏戏剧活动、募捐劳军、开办书店和书报合作社及抵制销毁日货等。福建抗日救亡运动的持续深入开展,对唤醒民众,激发爱国热情,为迎接全民族抗战的到来做了重要的舆论和思想准备。

2抗日烽火中的福建子弟兵

年10月,中央苏区红军主力长征北上后,面对国民党的重兵“围剿”,留在福建的各地党组织和红军游击队独立坚持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形成闽西、闽粤边、闽北、闽东、闽中及闽赣边等6块游击区,保持了党在南方的革命战略支点,成为党在南方八省15块游击区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省区。

年10月,经过国共双方反复磋商达成协议,将活动在湘、赣、闽、粤、浙、鄂、豫、皖八省边界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年三四月间,新四军整编的部队共计4个支队10个团1.03万人。其中,福建子弟兵编为第二支队第三、第四2个团(第3营由浙西南红军游击队编成),第三支队第五、第六2个团和军部特务营第一、第二2个连,以及由福建籍华侨青年为主组成的军部教导营第四连,共计编入约人,占新四军组建时总兵力的近一半。他们把游击战争中长期积累的丰富经验和优良传统,运用于平原水网地区作战,浴血奋战在大江南北、江淮河汉之间,创建了赫赫战功,成为新四军名不虚传的主力部队。

福建子弟兵还成为抗日战场的重要有生力量。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近3万人的闽籍将士仅剩下余人。这些人被编入八路军,开赴华北,创建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和新四军中的福建儿女,把苏区和游击区的成功经验和优良传统运用于抗日疆场,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创新,在广大平原和江河湖汊地带开展游击战争,英勇奋战,屡立战功,为抗战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在抗战中,面对日军的进犯和骚扰,福建军民坚持守土抗战、英勇御敌,大小战斗从未间断。国民党驻闽军队进行“有限度之抵抗”,主要战役有厦门保卫战和两次福州保卫战及日军败退时的追击战。特别是福州大湖阻击战,粉碎了日军深入闽北,进而与浙赣省日军取得联络并向内地侵犯的企图。

在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斗争中,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游击武装积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福建的建立、坚持和发展,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实行全体人民参加战争、支援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福建红军游击队主力整编北上抗日后,殖留下来的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游击武装秘密奔赴沿海抗日前线,利用各种合法身份组织民众、英勇抗战。他们充分利用海岸线长、港湾众多的地理优势,先后在长乐、福清、莆田、平潭、连江等地组建7支抗日武装,总人数达多人。其中最具规模、最为活跃的是中共闽南特委领导下,由中共秘密党员、长乐县长刘润世直接指挥的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年8月4日,长乐抗日游击总队在陈亨源、陈金来率领下,在琅尾港伏击日军,击毙日军马(尾)营(前)警备司令中岛中佐及部下42人,击毁日艇一艘。这是福建沿海抗日游击战中战绩最大的一次伏击战,受到国民政府和中共中央华中局的嘉奖。

3福建是中共南方革命力量成功进行抗日反顽斗争的重要区域

在争取胜利的抗战中,中共福建地方组织和游击武装,尽管因得不到国民党当局的合法承认而遭受残酷的“围剿”,但仍然以自己的政治主张、坚定意志、模范行动,成为夺取八闽抗日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保持了党在东南的革命战略支点,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在福建的彻底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保持“战略支点”,是抗战时期中共中央赋予老苏区、老游击区为主体的基本地区党组织的长期战略任务。通过隐蔽精干和反顽自卫,达到武装抗日的最终目标。就历史发展脉络而言,这期间发生了三次重大策略调整,发挥了至关重要的历史作用。一是从“靠山驻扎”转向“武装退却”。红军游击队整编北上后,福建省委坚守基本地区,并“实行武装的组织的隐蔽精干政策”,保存有生力量,开展反顽自卫斗争。二是从分散“游击”转向隐蔽“躲击”。皖南事变后,面临数百倍于我的顽军进攻,省委在隐蔽“躲击”策略的指导下,以群众合法斗争掩护自卫武装隐蔽;又以自卫武装活动为后盾保护群众的利益。合法斗争和武装自卫斗争灵活结合运用的基本斗争形式,成为反顽自卫斗争中保存基本地区,取得反军事围攻斗争胜利的重要保证。三是从“扎根闽北”转向“转移闽中”。福建省委机关长期扎根在闽北基本地区,随着反顽自卫斗争形势的变化,闽北已成为国民党三战区顽固派重点打击的目标。从年9月至翌年3月,省委机关人员和自卫武装分批转移到了闽中。省委机关先后设在永泰青溪、德化坂里、永泰官烈、长乐南阳、闽侯兔耳山、南屿十八重溪等地。省委机关和省委工作的重心从“扎根闽北”到“转移闽中”,缓解了闽北局势,沟通了各块基本地区的联络,开辟出大片新区域,出色地完成中共中央赋予的保持“战略支点”的战略任务,为新中国的成立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33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