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图集汕头澄海超燃直击上华镇渡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热心公益 https://m.39.net/disease/a_6173182.html
文、图、视频/曾柯权(除署名外)01:46端午已过,但在汕头市澄海区上华镇渡头村,还不时能听见龙舟竞渡的锣鼓声。这里的龙舟比赛的日子是周边地区最晚的。6月27日,农历五月初十,渡头村年龙舟友谊赛在韩江西溪内围举行,村中20条龙舟在此一较高下。渡头村的龙舟脱胎于小型农用船,龙舟没有栩栩如生的“龙头”“龙尾”,没有载员众多、长度夸张的龙身,船身少见五彩斑斓的漆绘,两头平平、中间凹下,状若织梭,民间俗称为“公鸡船”“无头臼”“草蜢腿”。它有较简单的纹理以及类似红头船模样的“眼睛”,其间由木板隔出舱位,供五对桡手就位,加上击鼓、掌舵及敲锣,每船共13人。27日早晨,西溪内围的堤坝上彩旗飘飘,岸边早已密密麻麻站满了观看比赛的观众,市民从周边地区赶来,共同目睹这场独特的龙舟比赛。村中“社头”组织的20支龙舟队伍通过抽签,两两进行比赛,比赛时,二船船尾以草绳系在水面木桩之上,向相反方向划去,将草绳绷得笔直。比赛号令声响后,木桩旁有专人执镰刀隔断草绳,船上桡手一同发力,催得龙舟破浪向前。因村中比赛采取的是淘汰制,队伍一旦淘汰,便无争冠机会,所以队员皆使尽全身之力,力争上游。在比赛的水域中,村中提前插上一排整齐的翠竹或彩旗,既当比赛路线的标注,又可作为选手及观众对于距离的参照物。比赛时,龙舟需在水域的边缘掉头,划至对面边缘,环绕场地两圈,合计约米,最终于起点的木桩处“抢青”。木桩又称“龙门关”,在龙舟进行最后一圈的掉头过程中,专人将系着红绳的红花(石榴草)插在木桩之上,代表着平安吉祥。最先抵达的龙舟击鼓人与左头桡共同勾起“红花”,即为获胜。比赛双方往往相差一鼓槌或一木桡的距离,竞争激烈。在上华镇下陈村,今年七十二岁的陈守好老人至今保留着手工制作龙舟的习惯。据老人介绍,其祖父在一百多年前来到此地落户开设造船厂,为当地带来造船、修船的技术。如今技艺传到自己身上,上华镇及周边地区六十余艘龙舟,几乎都是他制作及每年维护的。陈守好回忆,这种龙舟与20世纪70年代的运输船相似。当年,人们用这些运输船在韩江中耙土,用作农田的肥料,并运输种子、稻谷等农产品。“别看这种龙舟小而简,但其中还有许多讲究之处。”陈守好介绍道,例如船头与船尾上系草绳的洞,头圆尾方,寓意天圆地方。在制作龙舟时,要选优质木材,根据木材特性进行拼接。由于船体多为弧形,如何拼接组合考验造船人的技术。用平头船钉连接木料,再用“勾头”船钉连接舱板,整体成型后,便是修填缝隙、打磨抛光、上防水桐油等一系列工序,尺寸、船钉等规格,都要精细到每个船舱中的每块木板。既要龙舟下水不漏,内外光滑平整,又要根据祖传的规矩,制定带有美好寓意的尺寸。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传播办主任鄞镇凯认为,旧时潮汕地区水路发达,小船作为人们的劳动工具,在闲暇之余还起到娱乐的作用。大家在农作之余相约用船竞渡娱乐,这种方式很少受到天气、环境、时间的影响,具备趣味性和观赏性。同时,正因为受限条件少,并融入了当地的人文特色,导致划龙舟的时间跨度很长,金平区的桥头社区与此地皆是如此。为何此地的龙舟竞技会持续到农历五月初十呢?据村中老人介绍,旧时,老一辈人们十分热爱这项竞技形式浓郁的运动,在端午节赛过之后仍自发进行比赛,以至于耽误了农活,后来经集中商议,才将正式比赛的日子延续至农历五月初十,其中也体现了当地拼搏向上、永争上游的精神。也正得益于特殊的比赛日期,在这天,附近十里八村的村民齐聚于此,数百米的堤坝上站满了观众,二十条龙舟两两竞技,持续至当天傍晚决出冠亚军。独特的淘汰赛制、灵活的船身、刚强有力的桡手、热情高涨的观众,让渡头村每年的龙舟比赛成为了四里八村喜闻乐见的大型民间节目。龙舟结束后的当天晚上,村中仍锣鼓喧天,在吃过“龙船饭”之后,各“社头”的队员会分成多支队伍,敲锣打鼓、拿着比赛的木桡穿街过巷,将白天比赛赢得的“标旗”“红花(石榴花)”等象征着吉祥的物品送至家家户户,寓意着村中兴旺、团结热闹。赢得冠亚军的队伍,还将在农历五月十五开始,邀请剧团集中进行潮剧表演,热闹场面堪比社日。来源

羊城晚报·羊城派责编

冯小静校对

朱艾婷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7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