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欣杜冰玲潮剧《桃花扇》04寄扇
奸臣之所以成为奸臣,就在于这个格局,他一朝得势,便是清理对手,国家在危难之中,他也不顾了。明末这班忠臣,其实也没有什么格局,也只是陷在党争之中,分不清轻重。但之所以还称他们为忠臣的原因,就在改朝换代之际,忠臣会去战死,奸臣则早早留了后路,随时等待迎接新主人。可笑可叹的是,阮大铖投降清廷两个月后就死了,人生到最后都没有一个好收场。《桃花扇》第四场“寄扇”,此时阮大铖经过一通操作,死灰复燃,又得势了。现在门面上是首辅(相当于宰相)马士英当权,实则后台就是阮大铖。马士英本来是一流放犯,他是东林党人周延儒与阮大铖达成内幕交易上位的。(这三人一齐入了清廷编制的《奸臣传》)阮大铖送了一万两银子给周延儒帮他官复原职,本来周延儒答应帮阮大铖洗白的,但等周延儒官复原职首辅大学士之后,觉得帮阮大铖洗白难度太大,便说你推荐一个你信得过的人吧,我们帮他上位。马士英便是阮大铖推荐的代理人。阮大铖没有忘记当初东林党人给他使的坏。本来东林党党魁左光斗已经物色好老乡阮大铖出任吏科都给事中(相当于负责监察中央组织部的负责人),但后来因东林党同仁说阮大铖就喜欢吹牛不适合此职,便没有了下文。从此交恶。前面你侯朝宗不是不愿帮我说情吗,现在得势了的阮大铖,就开始报复,这时他就要拆散这一对才子佳人。——阮大铖有本事操作自己东山再起,脑子却不愿用在更大的事上。这真是政治幼稚。他一直活在被“迫害”之中,所以,他对生活也只会回报以迫害了。这就是格局:你不能活你所想,你将只能想你所活(的那个小圈子)。中华民族之幸,不在于它有所谓的文明优越性,而在于在每一个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中华民族中有这样一批政治担纲者,他们以自觉的文明史观和高度的政治觉悟将这样一个政治决断注入他们身处的民族精神之中:他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生存与斗争,在于坚持他们所珍视的价值观与生活方式,在于战胜那些鄙弃这种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对手。一个人只有怀着这样的觉悟,他才配称得上是政治精英。这样的政治精英,孙子称其为“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进不求名——我去做一件事不是因为能得到好名声。退不避罪——我不去做一件事不是因为做了会获罪,也不怕不做了会获罪。唯人是保,而利合于主——只要是对人民对整体利益有利的,我就去做,倒不是去考虑我自己得益或获罪。这是一个心胸坦荡的政治精英,他不仅能承受痛苦,还能承受误会。只可惜有些“主”和有些“百姓”并不能理解到这一点,才让袁崇焕有了惨壮的下场。这样的政治精英,他的行为没有如果,如果再来一次,他也是这样的选择,不会说我看到我前生的惨壮,今生我就不这样“傻”了。可以说他的生他的死,已活成了一个样板,活一次就足够了,无须懊悔、不用修改。所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有歌颂失败的英雄的传统,比如《桃花扇》中李香君说到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可惜的是,到了明末,在南明这个关键时刻,这些有自觉意识的政治精英担纲者,都消失了。孔尚任把这一重任托付给一个女子,明知道这不靠谱,于是,我们能感觉到更强烈的讽刺。我们在《潮剧《桃花扇》:如果香君要嫁多金,何待你侯朝宗》中说过,李香君已经给自己立了人设,当然誓死不肯改嫁阮大铖要结交的漕抚田仰,便以头撞桌,血染当场,连侯朝宗送她的扇也染红了,于是杨龙友妙手点染画成桃花——这真是一把有故事的扇,所以剧名就叫《桃花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