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文化潮汕人匠心精神的由来探析一江

本文摘录自图书《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第二章潮汕文化访思录《第三节从一碗牛杂粿条的配料说起的潮汕人的匠心精神》

《一江潮客情》第85节

以上,我们把潮绣、潮雕、潮塑、潮剧、工夫茶、潮州菜等凝聚了潮汕人匠心精神的产物和成果都一一列举了出来。作为潮汕人,在感到自豪的同时,我想还应该进一步探究是什么因素造就了这些文明成果,以及潮汕人为何在群体上显得独具匠心。

首先,潮汕人善于把南下和东来的人员所带来的文明和成果进行改良。

现在的潮汕人,主要是沿江河南下的客家移民与沿海岸西迁的福建中南部汉族移民与潮汕当地土著交融共生、繁衍生息而形成的。潮汕许多文明成果自然就是潮汕人对这些移民所带来的文明产物进一步改良、融合而形成的。比如著名的潮汕牛肉丸,就起源于清末到民国初期客家小贩所卖的牛肉丸。彼时,客家小贩挑着小担或划着小舟,在汕头老市区沿街叫卖或向停泊在河道里的潮汕货船供卖夜宵。后来潮汕人选取剔除了筋膜的牛腿、胸、背、臀上的优质肉料,并将牛肉顺着肉纹切成条,放在砧板上(后改用铁棒)捶打成肉泥制成牛肉丸。就这样颇费匠心地进行改进,彻底让牛肉丸摆脱了平凡,使其口感更爽脆、牛肉味更浓郁,终成一道具有地域标志性的名菜。

再比如潮汕工夫茶,与福建工夫茶在茶具方面非常相近,潮汕单枞茶的茶种或制作工艺可能跟福建移民有关。有意思的是,现在福建漳州南部几个讲闽南语的县同样盛行着潮剧。从历史上看,漳州从唐朝时就已经独立为州,在行政上与潮州分开了。漳州地区潮剧盛行的现象,并不是说有大量的潮汕人移民到漳州,而是相反,不排除潮剧就是作为宋元南戏的一个分支,从福建漳州传播至潮州的,然后由潮州人改良并传承发展下来。加上漳州南部分地区讲的闽南语与潮州话比较接近,以及历史上人员往来频繁,才使得漳州地区潮剧盛行。最典型的是,潮剧《陈三五娘》(雅称《荔镜记》)的剧本成形于明朝中期,讲述的是泉州的青年才俊陈三与潮州美丽女子黄五娘的爱情故事。可见,从南宋到清中期时闽南和潮州两地的人员交往应该是十分密切的。

其次,潮汕自古就是人多地少的地方,潮汕人不得不通过精耕细作的方式提高土地的产出量。

所以,潮汕人有着“种田如绣花”的美誉。比如饶平县三饶镇有一种高达1.9米的香水稻,曾经在百年前的万国博览会上夺得金奖(同时获得金奖的还有贵州茅台酒);又如澄海县在年就成为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亩产千斤县,荣获“粮食亩产量甲全国”的称号。潮汕人一方面对待土地的产出物倍加珍惜,以至于研究发展出许多特色美食;另一方面,这种精耕细作的优良传统向潮汕人从事的各个领域渗透。于是,从事手工艺者更加精细,从事商贸者更加精明,而从事科技研究者更加精确。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勤劳进取且拥有匠心精神的潮汕人总是容易做出成就。

第三,潮汕位处河海交汇处,商贸发达,促进了手工业的发展。

商贸发达的地方往来人员繁多,于是做工更加精巧、味道更加精纯、细节更加入微的产品、美食和技艺更加容易脱颖而出,获得更多客户的青睐,获取更大的收益。加上潮汕地少人多,许多人没有务农,而是通过经商贩卖商品、改良商品、制造商品和加工原料等来安身立命、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独具匠心的产品能获得更大的收益,独具匠心的人甚至能获得社会的尊重。潮汕地区对这样的工匠,都称呼一声“师傅”。如我外公当年是农机师傅,在粮食部门很多人都尊称他为“大车”。

◎揭阳进贤门

技艺精湛的师傅,往往具有不可取代性或稀有性,因而受到那个行当的人士或消费者的推崇,从而又进一步推动技艺的发展。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明清以来的潮汕人逐步摒弃官本位(以官为本、以官为贵、以官为尊的价值观)的观念,取而代之的是重商、尊艺、敬贤的社会评价体系,于是更多的潮汕人甘愿沉下心,常年磨一剑,在农耕和海洋文化交汇之地,没有盲目地选择急功近利的单一海洋文化,而是以长年耕耘的农耕文化的理念发明、传承、改良各种技艺,慢工出细活,磨砺出潮汕人闯荡四海的取胜利器——匠心精神。如今,潮汕本地的支柱产业其实是在匠心精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轻工业或手工业,比如食品、日用陶瓷、五金、不锈钢、玩具、塑料制鞋、茶叶、花卉、印刷包装、玉器加工、纺织、服装、中药材、海水养殖与加工,等等。

第四,潮汕人注重以家庭为核心的经济独立性。前面分析过,明清以来潮汕人逐步加深巩固了宗族观念,而这种宗族观念的核心,其实是以家庭为核心的个体经济的独立性为基础的。也就是说,为取得外界竞争的优势(也可能为了防卫),潮汕人往往注重其家族性、宗族性和地域性;但就内部而言,又是相对独立的,注重以家庭为核心的个体经济的独立性。所以,潮汕人大多喜欢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经商活动。这种家庭个体经济的独立性,实际上非常有利于对某些简单工艺进行深度探究和精细加工改良,从而进一步强化了潮汕人的匠心基因。所以,潮汕各地的支柱产业,大多不是复杂的系统工程产业。当然,现在也有不少潮汕人参与了许多大型精细、精密工程的某一环节,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文摘录自年3月出版的图书《一江潮客情:潮汕与客家历史文化访思录》,汕头日报、潮州日报、梅州日报和揭阳日报先后发文推荐该书)

本书共分85节摘录发布,更多精彩内容请观看本书其他文章和视频。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71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