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传统技艺之一,包括潮式仿古建筑的建造以及古建筑修缮、修复,涵盖居民建筑、园林景观等古建筑。这一传统技艺始于唐宋,兴于明清,盛于清末民初,传承发展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潮汕古建筑源于中原古建筑风格,吸收北方建筑风格,结合当地人文环境、地理风貌,形成自身独特风格,受儒家、易经的影响,烙印尤深。
自唐宋以来,中原一带的先民为躲避战乱陆续南迁到潮汕一带。为了生存下去,他们聚族而居,择地建宅,营造出以宗祠为中心的村寨,明清之后,随着潮汕地区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繁荣,望族世家纷纷大兴土木,营造府邸,一时间攀比成风。
潮汕古民居营造技艺主要体现在设计、施工、装饰三方面,是以仿北方四合院格局的“四点金”“下山虎”式建筑单元为主,扩展至以宗祠为中心的“驷马拖车”“百鸟朝凰”式的民居建筑群。
潮汕古民居营造以石木柱梁结构位置,精美的石雕、金漆木雕、嵌瓷三大民间技艺特色,及“金、木、水、火、土”五行墙头和厝头垂带为装饰特色,并以形态端严、深厚稳固、装饰华丽的风格在我国民族建筑中独树一帜。
嵌瓷是中国稀有的特种工艺。采用各种釉彩光泽的陶瓷片,经剪取、敲制、镶嵌、粘接、堆砌而成人物、花鸟、虫鱼、走兽、博占、山水等半浮雕或立体圆雕效果的特种手工艺品。
嵌瓷是潮汕特有工艺美术传统品种,俗称贴饶或扣饶。特点是色彩浓艳、质感坚实;久经风雨、烈日曝晒而永不褪色。多用于庙宇、祠堂、华贵建筑物和乡村房屋建筑上的装饰,也有一些挂屏及立体件的艺术欣赏品。
潮汕木雕继承了我国传统木雕的雕刻技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吸取了石刻、绘画、泥塑以及潮剧等各种不同的民间艺术的某些长处,融汇成独特风格,是我国雕塑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流派。
木雕一般采用樟木为原料,以通雕、圆雕、浮雕、锯通等手法,经过凿、修等工艺精雕细刻而成。多装饰于祠堂、寺庙及华贵建筑内部的梁柱或厅堂上,或作厅堂的屏风,后来也用于神柜神龛。
石雕是潮汕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民间工艺美术品,是别具一格的建筑装饰艺术。以花岗石为主要原料,用通雕、圆雕、浮雕等不同工艺手法精雕细缕,作品以造型优美,形神生动,气质浑厚,古朴庄严为特点而闻名于世。大型作品主要有立体雕刻石柱蟠龙、照壁麒麟、双狮守门等;浮雕主要镶嵌于墙壁上,有人物花卉、奇花异草等。
潮汕民居还有一种重要的装饰手法就是漆画。漆画多运用于民居的大门、梁架、脊檁、拱托、挑檐、闪门、屏风等位置。分别采用彩绘、描金、彩金等漆工艺绘制。潮汕彩绘、彩金工艺精致细腻,整体呈现浓烈艳丽、装饰性强的艺术特色。
潮汕民居还大量采用灰塑和彩绘进行装饰。灰塑和彩绘多互为配合,交相辉映。主要应用于门额窗框、山墙垂带、屋檐屐下等。
据清代《潮阳县志》记载:“望族营建屋庐、必建家庙、尤加壮丽”,“雕梁画栋、池台竹树、必极工巧、大宗小宗、竟建祠堂、争夸壮丽、不惜赀费”。故有“京都帝王府、潮州百姓家”的说法。中西合璧、富丽堂皇的私家宅第,使得潮汕古建筑营造技艺名扬四海。
(注:文章仅作知识分享,部分图源自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
古建家园--古建中国,以古建筑传统优秀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建筑互联网创新平台!以线上+线下模式,建筑+互联网+文化,传承与发扬建筑文化,把传统优良文化植入到建筑材料中,让建筑从源头上有文化,将中华上下五千年文化的精髓与现代科学技术古今结合、中西融合,应用于现代建筑行业,倡导将优良的传统文化走入大众的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