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剧扮仙有哪些特别的讲究

《扮仙》使用的戏装是成套的,名叫仙巾,有专门一个箱囊。这是唯一一个不容许坐于其上的箱囊,否则对神不敬。潮剧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开始有女演员扮小生角色,但女小生不能扮董永去神前祭拜,所以,董永和仙姬送子到神前,只能是男小生去。

第一出《十仙庆寿》。来自明代王爷周宪王朱有炖撰杂剧《群仙庆寿蟠桃会》,写八仙前往西王母处祝寿。以十个演员在舞台上拼出一个寿字点题。

第二出《跳加冠》。所谓加冠,据说是假官的谐音。演员在台上不用开口,只有动作,动作也是规定好的,有特定含义,不能随意增减。演员边演边出示“加官进禄”“天官赐福”“指日高升”之类的吉祥标语。如看客中有身份高贵的夫人,则要加演“女加冠”,由旦角扮演,出示“一品夫人”之类的吉祥标语。

第三出《仙姬送子》。别的剧种也有这出戏,但主角却有不同说法。在潮剧中,男主角指的是董永,董永是汉朝有名的孝子,七仙女下凡与他有了百日姻缘。董永本来白身,其子中状元,但是在此剧安排了董永穿状元袍。按照惯例,舞台上董永接过孩子之后为他揩眼屎、涎液等,然后扮演董永、仙姬的生旦演员要下台送子并拈香跪拜,这时,台上歇鼓罢乐,主场转到神坛,这身被尊称为太子的木偶娃娃,供于神坛前,意祈招丁进财。请戏演出结束后,请戏方将太子爷送还叫“回太子爷”,状元夫人要到舞台口接太子爷。这身太子爷,也是各潮剧团供奉在后台神龛里的戏童。

第四出《净棚》。所谓净棚,乃驱邪除祟之意。主角有说是李世民,有说是唐明皇。传说锣鼓一响鬼就来,所以就得净棚,要用到一件特别的乐器——号头,这是潮剧特有的一种铜制乐器,能制造肃杀的气氛。五句道白“高搭彩楼巧样妆,梨园子弟有千万。句句都是翰林造,唱出离合共悲欢。来者万古流传。”用正音唱,这是潮剧来自南戏的遗存。

最后一个戏《京城会》,是大团圆。前面四出,都有仙家人物,只有这一出是历史人物。宋太宗太平年间吕蒙正中状元。吕家原为富贵人家,后来家道转贫,到吕蒙正以身栖破窑。从元朝杂剧《破窑记》至今,他的故事已流传了七八百年了。吕蒙正由穷而达,这种经历符合民间的愿望,深受百姓喜爱。

《五福连》的演出,目的是表达一种祈求神仙皇帝保佑升官发财驱邪禳灾的愿景。《仙姬送子》寓意为“福”,《京城会》寓意为“禄”,《八仙庆寿》寓意为“寿”。《五福连》就是全“福禄寿”之意。《五福连》保存有潮剧传统的曲牌音乐和锣鼓科介,例如《京城会》就被潮音班列为大锣戏,虽系短小戏出,但唱腔辞藻雅正。《五福连》已成为潮剧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属潮剧剧目中非常重要的开棚吉祥剧目。演《五福连》的传统一直延续到今天。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gz/63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