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戏闽南人的独特记忆,源于台湾曾辉煌一

北京青春痘医院那家好 http://pf.39.net/bdfyy/

说到戏剧,大家第一想到的,应该就是京剧,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最广的剧种,有“国剧”之称。然而除了京剧外,许多地区的地方戏也相当有特色,它们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历史文化,也是一代代人的童年记忆。

今天要讲的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歌仔戏,它是福建省漳州市、厦门市、泉州市以及中国台湾的地方传统戏剧,在漳州也有“芗剧”之称。歌仔戏并不像京剧那样流传至全国范围,它实际上只是一种小剧种,但在中国戏曲史乃至福建省戏曲史上却有着相当独特的地位,因为其连接着两岸的历史、文化和美学价值观。

歌仔戏其实是从中国台湾传过来的,它是所有剧种中唯一起源于中国台湾,并在福建扎根的戏曲剧种。由于台湾人有很大部分都是当初从福建移居过去的,所以台湾的语言其实就是福建的闽南语,二者相通。

而台湾歌仔戏的语言采用的就是闽南方言,语言上的局限使它无法做到全国范围内的大流行。但在最初流入福建闽南等地的时候,却正是因为这语言上的无障碍,才进一步增强了其传播速度,并最终成为两岸群众共同喜爱的一种戏剧。在经过百年的发展和蜕变后,歌仔戏也已全然闽南化和大陆化了。

明末清初,福建漳州一带的锦歌、车鼓、采茶等闽南民间曲艺歌舞传入台湾,而后在台湾本土发展成民间迎神节日会上的演唱形式——歌仔阵。在以闽南歌仔为基础形式之上,又吸收了白字戏、京剧、梨园戏、高甲戏、潮剧等多种戏曲艺术,经过糅合创新后最终形成了这样一个新的剧种,因其前身是“歌仔阵”,所以称其为“歌仔戏”。

台湾以前的歌仔戏,主要是在庙前广场演出,底下围着一帮群众观看。这种形式年纪稍大一点的应该都会有印象,小时候村里举办什么节日,都会请来戏班子,搭台演出,围在下方观看的乡亲们或搬凳子坐或站着,相当热闹。现在闽南地区也会有这种习俗,只是没以往热闹了。

后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台湾,人民受到压迫,这时候台湾当地兴建了一些剧院,引入了日式娱乐,但并没有受到台湾民众的喜爱。在外来势力的压迫之下,歌仔戏也不得不转入城市发展,去寻找新的演出机会。这时精明的台戏商亲赴大陆,了解大陆戏曲市场,多次赴陆演出。从地方到城市,从庙会野台到城市戏院,歌仔戏就这样逐渐向商业化转变。

另有一些台湾歌仔戏艺人为躲避日本殖民者的迫害,逃离台湾,将歌仔戏带入福建闽南,从而进一步促进了歌仔戏在闽南地区和东南亚华侨聚居区的迅速传播。

而后随着新时期的到来,为了迎合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新需求与新要求,同时也为了开拓歌仔戏的市场,歌仔戏需得与时俱进,做出改变。原先的小戏向大戏靠拢,音乐、服装、排场等方面也都向更精致、更大型方面呈现。

在改变的当口,善于吸收新鲜事物的海派京班成为了歌仔戏的学习对象,海派京班具有阵容强盛、技艺精湛的特点,歌仔戏充分学习了其在真刀真枪、机关布景等方面上的优点,尽力寻求新面目、新气象。

而在形式上,歌仔戏经历了从野台到戏院的第一次改变后,随着新时期的到来,广播电影电视等大众传媒兴起,则又经历了一次全新变化。广播歌仔戏、电视歌仔戏等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兴起,进一步增强了歌仔戏的传播方式,使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焕发出新的风采。

和其它大多数戏剧一样,歌仔戏主要的内容取自于中国古代人物故事、神话、民间传说等。武将故事如伍子胥、狄青、薛仁贵;民间故事如秦世美、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神话传说如八仙过海、十二生肖、白蛇传、周公与桃花女,等等。其中又以演唱民间故事为主,代表剧目有《陈三五娘》、《梁山伯与祝英台》等,多强调忠孝节义,主题正面而故事曲折吸睛。

在音乐上,歌仔戏的唱腔朗朗上口,内容通俗易懂。其用音一般不高,比较接近日常语言的发音频率。由于闽南语本身具有一种“声韵”美,歌仔戏在歌唱时的特点之一就是由语言到吟诵,平易通顺,字句声韵一韵到底,十分平稳流畅,因而听起来十分具有音乐美和韵律感。又十分口语化,极富乡土气息而耐人寻味。

台湾大学教授曾永义曾这样说:“中国语言本身含有很丰富的旋律感,韵文学的体制更予以美化,这种美化了的语言的旋律和音乐结合得越密切,融合得越无间,其声情词情也就越能达到相得益彰的境地。”

歌仔戏就是如此,它充分地将闽南语的声韵和音乐旋律融为一体,在声调上注意平仄抑扬,音节上重视疏散叠置,格律自由,这种统一又和谐的演唱形式,使其朗朗上口,在观看时人们就能随意跟着哼唱,既有优美的协调感,又充满着地方韵味,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

传统的戏曲,不管是京剧还是其它戏剧,最初的形式都是搭台子,而后进阶到戏院。而自从20世纪50年代时期,各式新式媒体兴起之后,戏剧又摸索出了新的形式,即广播、电视、电影。

台湾电视歌仔戏从60年代开始崭露头角,这一时期的歌仔戏曾风靡一时,在制播上采取“实况录制”,由于是新的大众娱乐形式,曾一度引起轰动,守着电视忘了学业和工作的情况经常出现,可谓万人空巷。

此时商业之间的竞争也相当激烈,电视台也都纷纷成立自己的剧团,加入竞争。如台视的“台视歌仔戏团”、华视的“华视叶青歌仔戏团”、中视的“河洛歌仔戏团”等,就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剧团。

竞争之下的歌仔戏进一步完善了电视制作能力与创造力,在80年代之后,迎来了它的繁荣期。此时的电视歌仔戏更加受到人们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