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首
古筝曲《寒鸦戏水》
似是低低切切的呼唤,又如珠玉琳琅的急雨。仿佛自嘲,仿佛自怨,寒鸦戏水,悲喜自知。——乐评
在中国六大筝派(河南筝、山东筝、潮州筝、客家筝、浙江筝、秦筝)中,潮州筝派的风格流畅柔美,变化多样且细腻微妙,也有着最为复杂的调式调性。
潮州筝曲主要来自潮州弦诗乐、潮州细乐和潮剧的合奏、伴奏音乐,因此其调式都是一脉相承的:“轻六调”通常轻快活泼,“重六调”则擅长表现庄重典雅的情调;“活五调”曲调哀怨婉转、如泣如诉,而“反线调”和“轻三重六调”则感觉诙谐讥讽[1]。
▲反线调《倒骑驴》这些调式的名称和含义来自潮州古谱“二四谱”,使用数字二到八对应sol、la、do、re、mi、sol、la的音调。比如,将“三”(la)重按成了微降si,将“六”(mi)重按成了微升fa,也就是重三调和重六调,否则便是轻三轻六调。
潮州筝派演奏艺术讲究“作韵”,即将“语言声韵器乐化”[2]。潮州方言有八个声调,是汉语方言中最古老的一支。乐曲往往是由演奏的人先用潮州话唱出乐谱,再上手弹奏的,这生动婉转的潮州语言便是筝曲乐感的来源。
▲潮州的筝乐潮州的筝乐在秦朝时由山西传入,很多类似陕西地区的秦腔等戏曲元素也融入了潮州筝乐艺术。上文已经提到,潮州筝曲对fa和si二音有非常丰富的运用方法,这其实是与秦腔用调相同的,因此,有时候筝曲的旋律和同名曲牌的秦腔甚至也是相近的[3]。
重六调的《寒鸦戏水》是潮州音乐十大套曲之首,这其中还包括《昭君怨》、《平沙落雁》、《大八板》等经典乐曲,但没有哪首比《寒鸦戏水》更广为流传且长盛不衰。除了古筝曲,它还被琵琶作曲演奏家刘宝珊改编为国家琵琶考级七级曲目,又被二胡表演艺术家闵惠芬改编为二胡曲。
▲闵惠芬(年12月23日~年5月12日)
《寒鸦戏水》的音调清逸秀丽,意境舒展悠畅。全曲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68小节——这种曲式为“八板体”,每八个小节为一个乐段,即“小八板”,全曲八个乐段即“大八板”,再加上上下阕之间的四小节,即成68小节。
乐曲的三个部分为同一旋律的变奏,潮州话称为“催”,是以不同的节奏音型来反复演绎旋律。《寒鸦戏水》以慢速的“头板”开始,变化成中速的“拷拍”,再进为快速的“三板”;在乐曲发展过程中,乐曲速度和节奏加快,音符也逐渐密集,十几种不同的变奏“催法”渐次形成乐曲的高潮。
▲隋炀帝杨广(年~年4月11日)
《寒鸦戏水》中描绘的不是隋炀帝杨广的“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也不是李白的“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更不是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而是在秋日晴空下悠闲自得的寒鸦、在蒿草间和水面上追逐嬉戏的寒鸦。曲中大量出现左手滑音、颤音的技法,便丰富地展现了寒鸦的种种神态和情景,典雅又活泼。
但寒意也是有的,毕竟萧索的秋天很难不引人愁怀。“寒”古意指贫困、害怕,“戏水”也有自娱自乐之意,便有人假设乐曲背景为朝代更替期间,旧朝遗老过着压抑紧张、孤独痛苦的生活,而做官只是逢场作戏、苟且偷安[4]。
也许这首曲子的确有如此引申含义,但可能它也真只是描绘自在的秋日寒鸦——这些其实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中国音乐文化宝藏的一部分,《寒鸦戏水》一曲如何凝聚了民族人情和风俗,并跨越几世纪的时光,仍以清新古韵直抵人心
注释:
[1]尹璐,“潮州筝曲若干特征之讨论”
[2]刘芸芸,“浅析潮州筝乐之美学”
[3]魏军,“浅谈潮州筝乐”
[4]陈安华,“唐宋·古乐·遗踪——《寒鸦戏水》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