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谷市区有一条长约两公里的街道,街面不宽,街道两旁的楼房也不高,它就是曼谷历史悠久的“华人街”——耀华力路。每次我驾驶汽车经过那里时,总看见街道上来来往往地行驶着各式各样的小汽车,街道两旁的人群熙来攘往,商店、电影院和戏院里一片繁忙景象。入夜,这里又是另一番景象,各种建筑物上的霓虹灯忽明忽暗,似彩虹,似用激光艺术形成的图案,五彩缤纷,瞬息变幻,令人目不暇接。耀华力路的商店有些零乱,铺面也不甚美观,除了表店以外,大多数店家都经营中国货。这里的中药店在曼谷颇负盛名,各药店除配方抓药外,还卖成药,补药的种类也很多。据一位潮洲籍的同事讲,菜的味道与他家乡饭店的相比还八九不离十呢。不过,泰国天气炎热,许多人爱吃辣椒,为了方便顾客,餐馆备有醋泡小辣椒和其他泰国式佐料。餐馆的厨师大多是华人或他们的后裔,服务员多是泰族人,他们虽然不会讲流利的潮州话,但都能用潮州话叫出各种菜的名字。沿耀华力路从西往东走,不时可以听到街道上空传来中国的潮洲戏音乐,原来这里还有一家潮州戏的大戏院。来到戏院门口,我看到广告窗内贴着新上演的剧目介绍,有《荔镜记》、《井边会》和《陈三五娘》。据年老的华人讲,潮州戏很早就已传入泰国。那时,曼谷和各地都有些潮州戏的班子,每逢节假日,常在寺庙和公共场所演出。戏中的主要角色一般都由华人或会讲湖州话的华裔担任,其他角色泰族人也可扮演。演溯洲戏的泰国人,平时不会讲潮州话,唱的戏文倒满不错。我曾到离耀华力路不远的“新华潮剧院”看过戏。戏院是一座两层楼的房子,已经相当陈旧,行走时,楼梯和楼板都发出吱吱声。戏台也不大,两边的化妆间用布帘子隔开,更衣间相当拥挤。我问剧院经理:“为什么不盖个新剧院呢?经理苦笑了一下后说:“谈何容易,虽然看戏的人很多,但票价不能太高,否则人家就买不起票,照目前这样经营下去还困难重重啊!最近几年,中国广东潮剧团曾两度访泰,受到热烈欢迎。中国潮剧团的访问,也为泰国的潮剧增添了生气,一些富有的银行家和商人解囊相助,在耀华力路新建了上面所说那家潮剧院。其实,曼谷最古老的华人街并不是耀华力路,而是与之相交的一条小街——三聘街。拉玛一世迁都曼谷建造王宫时,所选的地区住的都是华人,于是国王下旨把他们迁住到湄南河沿岸的三聘一带居住。三聘原来是一片果园,还有一座叫“三聘的古寺,据说三聘由此而得名。华人迁住到三聘的初期,那一地区又脏又乱,人们拥挤在低矮的小棚里度日。拉玛五世朱拉隆功即位后,曾到三聘寺向佛像献裂装,当地居民为此清理了三聘小街。拉玛五世还在三聘街接见了华人,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从此三聘街的面貌慢慢地得到改善,华人、华裔始终与泰族人和睦相处,为曼谷的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随着华人的不断增多,三聘一带不断扩展,逐渐形成了耀华力路,这一地区也就成了曼谷市内的“中国城”。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5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