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四大名绣粤绣到底有多难

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http://news.39.net/bjzkhbzy/170317/5252006.html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人们开始习惯把自己对美好事物的希冀寄托到了物品上,刺绣,成为了最常见的载体之一。

一道纹饰,往往承载的便是一份祝福,当一件件衣服经过匠人手中针线的精心描绘后,它们便有了情感和温度。

绣娘们捻着针线上下穿梭、指尖动作游刃有余。

在很多人印象里,广东女人勤俭持家、心灵手巧。粤绣这门手艺,恰恰就是最好的印证和体现。无论多么繁复的图案,只需一根小小的绣花针,便能从零到整、妙手生花。

为了生活的美好,她们勤劳的双手从来不会停歇。

潮绣,起源于唐代,经过了不断改良创新,到了明清时期,刺绣成了潮汕女人普遍比较熟练的手工技艺。

作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粤绣的主要流派,潮绣因为金银线镶、托地垫高等特点,在全国各类绣种中开启了一种新的风格。

自15岁那年拿起这根绣花针,康惠芳已经有近60年没有放下过。

从青葱少女到古稀老人,这根绣花针上,镌刻着她的青春记忆。

40年前,她还是一名普通绣工,当时潮绣厂需要赶制一副大型作品《九龙屏风》。

“绣龙鳞”是里面最庞杂的工作,一般潮绣老手艺人绣龙鳞,需要将两条金线围绕一点进行盘绕、固定,再将金线扭成螺旋状,而一片龙鳞需要来回用针三次。

而康惠芳却琢磨出了一个更好且更快的办法,将“三针”变成“两针”,不仅大大减少了工期,还使龙鳞更加美观。

当时,33岁的康惠芳,因为这个独特的技法,在众多同龄的绣娘中脱颖而出,考入了潮州刺绣研究所,并成为了专业骨干。

一间不到30平米的工作室,是康惠芳跟徒弟们一起工作和生活的地方。

没有精细的装修,一些简单的绷架,几盏明亮的吊灯。

听着收音机里的潮剧,偶尔的几句闲聊,眼睛始终紧紧地盯着绣布,手中的针线上下穿梭,这就是绣娘们几十年如一日的生活常态。

钉金绣,也是粤绣中的一种传统技法,最早可追溯到唐代。

一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这门古老的手艺与裙褂相遇,逐渐成为了中国南方地区主要的嫁衣款式。

唐志茹、邓启荣,这对夫妻档,一个量体,一个记录,三十多年,从相识到共事,两人早已配合得非常默契。

唐家和邓家最早都从事钉金绣裙褂这行,主要为一些港澳地区的客户代工制作刺绣裙褂和戏服。

在家庭的耳濡目染下,唐志茹5岁拿起绣针,10岁便学会了60多种复杂针法,12岁时便独立做出了第一套裙褂,成为家族里最年轻的绣工。

如今,机器刺绣已经可以替代部分人工,但唐志茹和邓启荣却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在他们的观念里,一针一线如同书法的撇捺,每一笔都会带有手艺人的脾性。

由于此前两个家族刺绣的技法并不相同,夫妻二人拿针的姿势、入针的力度也有差异。因此为了让风格统一,每件裙褂的绣制部分往往都只能由一人独立完成。

对很多人而言,粤绣或许只是一门手艺,但在另一部分人心中,它却承载着她们最宝贵且最难忘的回忆。

手艺,是一番欣赏,一份坚守,一种幸福,在起起伏伏中行进,也在平平淡淡中传承……

更多精彩,尽在深圳卫视周五21:35《温暖在身边-有志者·创》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grrz/4758.html